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密切聯系職工·厚植工會根基 基層蹲點見聞錄】解困“最嚴算法”

康勁

2021年09月02日10:18  來源:《工人日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大家拆快遞包裹、享受電子商務便利的背后,有這樣一群辛勤的勞動者,風吹日晒,起早貪黑……”甘肅省總工會蹲點工作組成員、省總工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靖在“蹲點日志”中留下了這樣的感慨。

在分揀車間幫忙卸貨,跟隨快遞員走街串巷,和快遞公司一起計算0.5元到0.9元的每件收益,和當地工會干部一起籌劃破解“最嚴算法”……7月份以來,在甘肅省總工會副主席馬應宏的帶領下,省總工會蹲點第6組來到白銀市天奇物流園鑫申通物流公司蹲點。張靖和另一位成員、省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干部王萱,都感受到了更多的責任和動力。

“特別是如何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准時率、在線率、投訴率等考核要素,我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工作組成員告訴記者。

快遞員的時間去哪了?

天奇物流園鑫申通物流公司在2019年7月成立了工會,並加入了白銀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快遞員們說起工會都有很深的感情:“工會很關心我們。逢年過節還有米面油、床單等食品和生活用品,大家都很開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工會幫助解決呢?”面對這樣問詢,有的快遞員沉默不語,有的面面相覷。

快遞員張進智已經51歲了。當初進入快遞行業,原因居然是為兒子“頂崗”,沒想到一干就是五六年。

“一個月少則收入五六千元,多則上萬元,比兒子后來找的公益崗位,工資要高近一倍。但兒子還是撂下電動車不干了。”張進智說,“兒子覺得,干快遞一天到晚不休息,沒有節假日,甚至覺得穿快遞服被人瞧不起。”

今年42歲的李清學,從事快遞行業5年多,家中兩個孩子,大的讀職高,小的才上4年級。李清學說:“每天晚上八九點才進家,哪有時間再操心孩子的學習……”

“一身快遞服、一輛快遞車,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全部生計,也記錄著為一家人幸福生活而不停奔跑的人生。”剛開始蹲點時,工作組就想開個座談會,但約了好幾次,等到晚上8點多鐘,快遞員們才三三兩兩回來,好多人不要說晚飯,連午飯都沒有吃。

工作組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快遞員的時間都去哪了?”

超越“計件邏輯”

“從早上到分揀車間裝貨,一直忙到晚上,快遞員的一天都在計件中度過。”經過幾天的蹲點,張靖摸到了“時間去哪兒”的真相。

白銀市是甘肅省轄地級市。在這裡,快遞員的月收入相對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並不算低,但拿到手裡的每一分都是辛苦錢。一位快遞員平均一天送件260件以上,每件快遞直接送到客戶手裡可以掙到0.9元,如果交到驛站,隻能掙0.4元,遇到“雙11”或者“6·18”等促銷活動,送件量增大,辛苦程度也會相應增加。

“網購有促銷節日,但快遞員沒有節假日。”工作組發現,快遞員從上崗開始,就開啟了永不停擺的模式,“除了春節這樣的特殊日子外,快遞員一直都要在崗,許多人一年工作超過360天。”

“今天直遞了多少件、放在驛站多少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計件中度過。”38歲的快遞員牛銀說。

相較於每天的“計件”,快遞員最忌憚的是來自平台和渠道的各種處罰措施。在幾天的蹲點中,工作組在本上記下了快遞員們的各種“吐槽”:“一個投訴就要被罰款20元到2000元,顧客隻要不滿意,不管是不是我們的錯都要被罰,一天就白辛苦了”“客戶打開郵件不滿意,個人不願意承擔退回運費,就得我們掏錢”“考核獎懲應該合理,不要把賣家的責任,運輸破損、重復訂單等等問題,都算成快遞員的責任”……

“現在的‘計件邏輯’和‘最嚴算法’,已經把快遞員的工作強度和承受能力逼到了極限。”工作組感受到,快遞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平台和渠道企業通過嚴厲的懲罰,將風險和壓力傳導給最終端、最普通的快遞員。

協商決定“算法取中”

就在工作組蹲點期間,市場監管總局等7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工作組認為,在外賣平台和快遞企業的系統設置中,配送時間和配送效率都進行了“精度”計算。算法的不斷優化,縮短了配送時間、提升了快遞准確率,企業增強了競爭力、消費者提升了滿意度,但卻忽視了普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意見》要求平台建立與工作任務、勞動強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機制,確保外賣送餐員正常勞動所得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准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

在工作組看來,不論是工資收入還是“算法取中”,都需要工會組織做更多的工作。通過調研,工作組正在思考兩條建議:一是積極協調政府有關部門,規范健全快遞企業之間行業價格競爭機制,保証中小型快遞業務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確保快遞小哥在法定工作時間內能夠獲取合理收入﹔二是通過源頭參與,修訂完善快遞員效績考核制度,加強對考核要素、處罰上限、行業勞動強度標准等的監管,避免“最嚴算法”產生不合理的結果。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