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技能追夢

——走近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冠軍

李娜

2021年10月25日16:52  來源:《工人日報》

砌筑工決賽現場。本報記者 雷宇翔 攝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決賽現場。本報記者 史宏宇 攝

鉗工選手正凝神操作。本報記者 史宏宇 攝

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決賽現場。本報記者 史宏宇 攝

10月16日,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成都閉幕,江蘇代表隊孟凡東、北京代表隊韓積冬、北京代表隊胡興盛、四川代表隊吳俊宏、江蘇代表隊蔡都、山東代表隊柏建喜(從左至右)分別獲得鉗工、焊工、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和砌筑工工種的冠軍。

中工網記者 王鑫 攝

10月16日,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歷時3天激烈角逐,529名選手在鉗工、焊工、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砌筑工等6個工種的賽場上,切磋技藝、亮出絕技,一批技能高手脫穎而出。在冠軍選手中,有二十出頭的職場“新兵”,也有年屆不惑的技能“老將”。他們中有的剛剛走出校園走向企業生產線,正努力追夢“大國工匠”﹔有的已經多次走上技能競技場,在工作實踐和大賽歷練中“打磨”出過硬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質﹔有的與時俱進、創新鑽研,“玩轉”智能制造,不斷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新需求……品讀他們的成長故事、奪冠之路,我們深切感受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如此寬廣,練就一技之長同樣能夠成就精彩人生。——編者

 

鉗工冠軍孟凡東:

練就0.003毫米精度的“肌肉記憶”

“每4.5分鐘完成一個銼削面,粗加工銼刀推拉70次∼80次完成任務,精加工銼刀推拉30次∼40次完成任務……”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現場,孟凡東一邊認真審題,一邊迅速在頭腦中進行精准計算分析,以確定最優加工工藝路線。最終他在5小時40分鐘的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操作,還預留了20分鐘組合裝調工件。自測數據顯示,形位工差精度和尺寸工差精度剛好卡在0.01毫米的最優值。

孟凡東的出色表現,在本屆大賽鉗工實操賽場上,以壓倒性優勢超過第二名10.15分奪冠。

據了解,與此前公布的考試大綱相比,決賽實操試題內容進行了30%的改動,在由7個小件構成的組合件中,有4個小件將原本的平面銼削調整為90度微型面加工,難度大大升級,這也意味著,在有限時間內工作量大幅增加。許多選手都無法在6小時內完成所有工藝操作,就連裁判員也表示,此次試題的操作難度與作業容量,即便是針對該試題進行過一段時間專項訓練的優秀工匠,也難有十足把握。

但是,孟凡東做到了。這位出生於2000年的小將,首次征戰全國大賽便一舉奪冠!

“學習技能沒有捷徑,唯有靠日復一日的積累和苦練。”在孟凡東眼中,鉗工手感的練成要靠悟性,更要靠時間的淬煉。

為了訓練銼削時雙手的敏感度,他對每一刀切削都用明確的數據指標衡量——銼刀切削3次,切屑量控制在0.01毫米。這意味著,他必須練成平均每刀0.003毫米的“肌肉記憶”。

“集訓4個月,光是銼刀就練廢了三四十把,整整有一紙箱。”孟凡東回憶說,為了夯實基礎、訓練手感,他進行了超長時間的銼削基本功練習。

每天上萬次的銼削推拉,他的手掌心被磨出了拇指大的水泡,頂破、流血,然后忍痛貼上創可貼接著練,新傷老繭一茬接著一茬。每次工件完成后,他的手背上總是扎滿了細小的鐵屑,將這些鐵屑從手背上取下來就要花十幾分鐘。訓練中遇到瓶頸時,他就在工位附近搭地鋪,以便能把破題思路隨時應用於實戰。

“在校時,他的技能水平就非常突出,還入選了精英班。”江蘇代表隊技術指導、徐州工程機械技師學院教學總監蔣煒對於孟凡東首戰奪冠並不意外,“高手過招,更考驗選手的綜合素質。”蔣煒認為,孟凡東的成長故事對於高技能人才培養頗有啟示:注重培養技能人才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圍繞全職業周期,為高技能人才培養構建“良性生態圈”。

砌筑工冠軍柏建喜:

每塊磚在腦海裡都有精准定位

“花樣部分要凸出牆面10毫米,尺寸、高度、角度、平整度和水平度都是扣分點,不能馬虎……”在3個多月的備戰時間裡,柏建喜早已將以“技耀蓉城”為主題的花式牆試題熟爛於心。也正因為如此,在決賽現場發現考查內容出現微調時,他很快形成了新的最優砌筑方案,“整整100塊磚,每一塊磚在我腦海裡都有精確到小數點后的定位。”

切磚、測量、砌筑……7個小時裡,柏建喜在操作間不斷重復著彎腰、蹲起的動作,極致追求著每一處細節的零誤差呈現。他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盡管在過去10余年的工作歷練中,他已完成過不計其數的牆面砌筑,盡管在集訓期間,他曾超過100次高標准地完成牆體砌筑練習。

這種緊張情緒,在大賽宣布他成功奪冠的那一刻,瞬間轉化成驚喜——在全國賽事中問鼎,這是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柏建喜的父親和哥哥都是砌筑工,他入行的手藝是家裡人一點一滴教出來的。企業內部的比武練兵,讓原本默默無聞的他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時,他曾一路過關斬將闖進了省級選拔賽,但最終無緣決賽。歷經3年蓄力,本屆大賽柏建喜以全省第5名的成績代表山東省出戰。他喜歡參加技能競賽,“賽場是提升水平、鍛煉技能的好地方。”

“感謝企業的培養,感恩工會為我們農民工提供展示舞台!”當沉甸甸的金牌挂在胸前,柏建喜由衷地表達著感謝,脫口而出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充滿力量。在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砌筑工項目是專門為農民工設置的賽項,這讓像柏建喜這樣的進城務工者在技能比拼中不斷增強著職業歸屬感。

“柏建喜平時干活兒比較細心,這次奪冠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山東代表隊技術指導、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砌筑班組長賈正中點評說,這次砌筑比賽評分標准以毫米計算,難點在於“天府熊貓塔”的87度斜角,對選手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

高超的技能離不開刻苦訓練。集訓時,柏建喜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練習砌筑,晚上6點結束實操訓練后,還會繼續學習理論到深夜。對於隻有初中文化的柏建喜來說,理論考查頗有難度。越是深入學習專業知識,他越是發現,砌筑工種其實很有技術含量。

“天天與磚泥打交道,外人看來又臟又累,但其實砌好一面牆,也是在為國家的發展建設添磚加瓦。”在賽中學、在賽中練,柏建喜的眼界日漸開闊。

從“憑經驗”“差不多”到有數據有標准,他感嘆,“未來要補的課還有很多。”

焊工冠軍韓積冬:

三戰賽場終以“100分”圓夢

距離比賽結束還有3分鐘時間,韓積冬完成了碳鋼組合件最后一條焊縫的“縫合”,提前“交卷”走出賽場,那是對數字“100”中最后一個“0”的收口,考查的是“焊條電弧焊”操作技法。

這並不是韓積冬第一次出現在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的賽場。他曾先后在第五屆、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焊工項目中獲得第18名的成績。三戰賽場,41歲的他終於圓夢“100分”。

事實上,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一五九廠的焊工高級技師,從業16年來,韓積冬在業內早已是遠近聞名的頂尖焊工,擁有北京市工業高級技術能手、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等諸多榮譽稱號。在去年舉辦的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他還受邀以裁判身份出席。

然而,韓積冬總覺得職業生涯還有缺憾。“我這個年紀,確實不是焊工的黃金期了,為了不留遺憾,必須放手一搏。”韓積冬告訴記者,多年來曾參加過許多比賽,也作為教練把許多新生力量送上國際賽場,但自己始終未拿到過較為理想的成績。

備賽過程是艱苦的。歷經3輪選拔,沖擊決賽時需要全脫產訓練——凌晨4點起床,體能、技能、理論……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常常要到晚上12點才結束。韓積冬也有吃不消的時候,但他秉承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咬牙堅持了下來。

連續3屆參加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韓積冬親歷了實操項目從單一件一條焊縫的技能考核到組合件多條焊縫的綜合測試,焊接材料也在不鏽鋼和碳鋼基礎上適應產業指向,新增了鋁合金有色金屬,考查難度不斷提檔升級。“所有考題都源於生產實際需要,不學習就會掉隊。”韓積冬感觸深刻。

“焊接項目對選手的視覺敏感度和體能有著極高要求,對年齡偏大的韓積冬來說挑戰很大。”北京代表隊技術指導、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業公司職工王濤介紹稱,選手們要在5個半小時內完成有11道焊縫的碳鋼組合件和有16道焊縫的鋁合金組合件,時間緊張,技術考查十分全面。

經此一戰,韓積冬對於培養焊接技能人才有了新思考——在有技術特長的前提下,促進技能人才全面發展,提高綜合技能水平﹔技能大賽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工作為大賽打基礎,大賽為工作提高度。

“把從大賽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踐行航天報國使命的科研生產中去,以賽促學、學以致用。”回到單位,韓積冬迫不及待地把這次參賽的收獲與工友們分享。

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冠軍吳俊宏:

一專多能的職場“萌新”

“產業轉型升級,越來越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這次參賽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歷經兩天實操與筆試的綜合比拼,四川代表隊選手吳俊宏以92分的成績斬獲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工種冠軍。由於這是該項目首次出現在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的賽場上,新晉冠軍吳俊宏受到了更多關注。

依次完成機器安裝調整、電氣排故、編程和系統聯調等工序,駕馭機械手在巴掌大的圓柱形毛坯件的正反兩面篆刻工會徽標和“工”字樣,刻痕精度控制在0.05毫米∼0.1毫米之間——這是本屆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決賽場上的終極任務目標,對81名決賽選手的綜合技術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

今年22歲的吳俊宏是位職場“萌新”,去年才從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來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七所工作。

對於這場比賽,他原本信心滿滿,沒想到剛開始操作就遭遇了意外情況:做

信號檢測時,傳感器故障對比賽進程造成了影響。還好,超強的心理素質讓他最后把時間搶了回來。

“當初,很多人不看好學技術這條路,但其實不管干什麼都與自己是否足夠努力有關。”吳俊宏說。

2017年,高中畢業后,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經過審慎考慮,選擇了自己較為中意的一所職校。在一次校內選拔賽中,吳俊宏第一次接觸到了工業機器人,懷著對編程的極大熱忱,他最終以優異成績入選學校集訓隊。

2018年至2019年期間,他先后獲得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博諾杯”工業機器人維修調試與技術應用二等獎、第二屆工業機器人裝調維修技術大賽三等獎、第三屆全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第一名。耀眼的成績更堅定了他用技能成就人生夢想的信心。

此次能夠代表四川隊參賽,吳俊宏感到很幸運。在長達大半年的備賽時間裡,他都在爭分奪秒地練習。裝配、排故、編程……為了把大賽組委會公布的技術手冊和比賽大綱吃透,他把每一道工序都循環往復地演練。“確實很辛苦,不過隻有吃過‘苦頭’才能嘗到‘甜頭’。”他感慨說。

“他的性格比較沉穩,臨場應變能力也比較強。”四川代表隊技術指導胡丹告訴記者,大型賽事最考驗選手心理素質,吳俊宏賽事經驗豐富,平時訓練也十分刻苦,這讓他能夠脫穎而出。胡丹表示,隨著工業機器人在企業生產中的日益普及,具備工業機器人以及周邊設備調整復合技能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本屆大賽無疑會起到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冠軍胡興盛:

一氣呵成贏得“全場最規范”評價

以機床工作台為中心,運用大理石檢測工具一次將測量表行程拉滿,高標准完成機床幾何精度的檢測……這是本屆大賽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實操試題第二部分的內容,胡興盛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得到了裁判“全場最規范”的高度評價。

“歷經成百上千次的練習,操作要領已經‘長’進骨頭裡了。”今年22歲的胡興盛成長於山西介休的一個小縣城,在職校學習期間主修電子電氣應用與維修和數控技術專業,去年進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八三廠從事設備運維工作,從學習到工作,數控機床始終是他最親密的“伙伴”。

本屆大賽中,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項目僅實操部分就有7項內容,涵蓋故障排查、幾何精度檢測、運維精度檢測、機床功能開發、工件在線測頭、加工與主軸裝配等諸多內容,其中多個模塊都採用了新設備和新技術,所以不少參賽團隊都是帶著開闊視野的願景而來。胡興盛很慶幸,比很多同齡人提早見了“世面”。

“身邊優秀的‘技能大咖’時刻影響著我。”近年來,胡興盛所在的二八三廠不斷探索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堅持“以賽帶培”,在他進廠時便已形成了一支以40余名全國技術能手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他們中有的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有的已經是“大國工匠”。這讓胡興盛羨慕不已,更增添了技能成才、航天報國的動力。

“制造業發展迅猛,拿著扳子、螺絲刀、電烙鐵就能修數控機床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北京代表隊技術指導、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退休教師宋鬆舉例說,本次大賽中的故障排查題目都是通過專用診斷軟件進行分析排查,考查的是選手的新技能,“新時代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需要具備機、電、液以及光學檢測一體化的綜合能力,適應智能化發展方向”。

“這次參賽經歷是一生中寶貴的財富。”在日常工作中,胡興盛用雙手“跨越”著從設計圖紙到實物產品的“最后一公裡”,為生產制造高質量、高可靠性的航天裝備產品護航。這塊閃亮的金牌點燃了他投身航天事業的激情,“我將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在‘智造’路上努力成為航天新工匠。”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