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社評】讓更多戶外勞動者走進“溫馨驛站”,工會大有可為

羅娟

2021年11月04日10:07  來源:《工人日報》

摸准勞動者的需求是第一步,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是第二步,調動多方資源是第三步。銳意改革創新,拓展服務職工的新途徑,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這不僅是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經驗和思路,也為工會其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據《工人日報》10月29日報道,北京已有8000多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面向勞動者開放,為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提供熱飯、飲水、小憩、如廁等貼心服務,提供充電器、針線包、醫藥箱、打氣筒、飲水機、雨具等便民設施。

這樣的暖心驛站在全國有不少。從2016年初至今,全國各級工會組織整合社會資源,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7.8萬個,覆蓋服務戶外勞動者群體5900多萬人。服務站點不僅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了溫暖的歇腳地,還成為工會竭誠服務職工的品牌。

戶外勞動者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長期面臨飲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很多人不得不在路邊或窩在角落裡吃飯、休息。讀懂他們的艱辛,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到工會的溫暖與力量,這是全國各級工會打造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初衷。從已經建成的情況來看,服務站點規模有大有小、設施有多有少,但大體實現了一攬子解決戶外勞動者“休息的煩惱”,將溫暖和善意送到了戶外勞動者的心坎兒上。

摸准勞動者的需求是第一步。讓服務站點成為戶外勞動者的溫馨之家,有賴於各級工會精准了解戶外勞動者的急難盼愁,從有利於這些勞動者工作和生活的原則出發,在戶外勞動者相對集中的城區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確保戶外勞動者能較方便到達服務站點。為此,上海市總工會邀請第三方評估服務站點的合理選址,增加其適用性。青島西海岸新區工會針對建筑業農民工的需求,打造了可移動的服務驛站。很多服務站點還設計了通過手機地圖查詢功能,方便勞動者找得到服務站點。

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是第二步。“熱可納涼、冷可取暖、雨可棲身、急可如廁、渴可飲水、累可歇腳、傷可用藥、餐可優惠”等,工會對服務站點的功能定位是務實、高效、精准。在服務內容上,積極有效緩解戶外勞動者如廁難、飲水難、休息難的問題。在服務管理上,充分體現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懷、體諒和尊重,切實提升戶外勞動者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例如,北京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的定位是“不求大而全,但為小而暖”。更多地方的工會積極推進規范化、人性化的服務站點建設,避免站點建設流於形式,讓更多戶外勞動者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調動多方資源是第三步。服務站點的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單靠工會一家的力量往往難以迅速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因此,各地工會穿針引線,廣泛動員各方社會力量,大力發動愛心企事業共同建設服務站點,打破了工會服務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拓展了服務面,提升了服務品質。如今,不少地方的銀行網點、商場超市、手機營業廳、加油站等窗口行業,建起了一大批服務戶外勞動者的溫暖港灣。僅建設銀行就在全國建起1.42萬個“勞動者港灣”﹔北京市工會聯系鏈家等房屋中介連鎖店,發揮其網點多、經營時間長的特點,有效擴大了驛站的覆蓋面,延長了服務時間。

眼下,更多的社會機構主動敞開大門,讓戶外勞動者歇歇腳、避避暑、暖暖身,尊重、關愛戶外勞動者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提升戶外勞動者的幸福感正在成為各方的切實行動。

關愛普通勞動者,期待“星羅棋布”的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成為一座城市的文明名片、民生地標。

銳意改革創新,拓展服務職工的新途徑,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這不僅是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經驗和思路,也為工會其他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