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從工人到工匠

——來自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報道

朱欣 鄭莉 郝赫

2022年04月29日09:39  

“有夢想,就要堅持,而且還要為這個夢想不斷地去努力、去拼搏。”說這話的,是鐵路電氣化領域的技能大師巨曉林。4月27日,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拉開帷幕。大會期間,推出了“中國工人藍沙發”系列訪談直播,邀請8位大國工匠分享從工人成長為工匠的奮斗故事。第一天直播的兩位大國工匠:巨曉林和高鳳林,他們還有一個身份: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參加工作30多年,巨曉林先后參與了大秦線、京鄭線、京滬線、京秦線、哈大線、京福高速鐵路等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企業職工的優秀代表、國家級技能大師。他被工友們稱為善於創新的“小巨人”,主編的《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成為鐵路施工一線的“寶典”。

“我對工匠精神的一個理解是,認真精神加品質精神。認真是態度,品質是過程。”談起自己的職業理想,高鳳林臉上挂著自信的微笑。擁有一雙“金手”的高鳳林,是給火箭焊接“心臟”的專家,可以焊接兩根頭發絲寬度的焊點。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和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動機,都離不開他精湛焊接技術的貢獻。2015年,《大國工匠》第一季讓很多人記住了高鳳林的名字。2018年,他當選首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3天裡,“工人院士”羅昭強、高空中“穿針引線”的橋吊司機竺士杰、“樓王”陸建新、採油隊裡的“女鐵人”劉麗、雕刻大師劉更生、電纜“掌門人”何光華,先后走進“中國工人藍沙發”節目現場,分享如何成為一名優秀工匠的心路歷程。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卻有著共同的“成功秘訣”——主動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需要,盯緊行業、產業前沿知識和技術進展,立足崗位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創新、敢為人先,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

“我希望我這一生,都做一個努力奔跑的人,並且帶動影響身邊的更多人,一起為祖國加油。”不斷用創新成果填補國際國內採油技術空白的劉麗如是說。

除工匠“雲”訪談,大會同步在上海、江蘇徐州、山西、山東四地設立分直播間,來自各行各業的技術人才直播分享工匠技藝,輪番展示海派糖藝、古琴制作、平遙推光漆器傳統修飾等精彩技藝,同職工網友們互動交流。

“切下去、再翻起來,攪拌次數不要過多。”在上海分直播間,糖師師培訓學校的西點師正在教網友攪拌蛋白糊和蛋黃糊。屏幕裡,西點師叮囑網友攪拌時手法要輕要快,手上不停演示著操作方法。此次制作的是一款簡單易上手的盒子奶油蛋糕,是西點師專為抗疫“大白”加油而制作的。從食材准備,蛋黃和蛋白的攪拌順序、力道和頻率,到蛋糕坯的烘烤、切片、裝盒,西點師把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介紹得清楚明了。

鏡頭一轉,進入江蘇徐州分直播間,主持人帶著網友“走進”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現場。馬曉龍、岳理想、朱小偉、孟維等技術工人以工廠車間為講台,詳解“白虎”起重機生產各環節的關鍵技術。說起“白虎”起重機在焊接工藝、結構件加工、360度自由全回轉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創造,師傅們話語間滿是自豪。

除了線上直播展示,大會還在位於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的大會實景展區設置了77個交流區,其中展示550多位各級工匠的照片牆、展板、電子屏在現場格外引人注目。

走進大國工匠交流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匠人物展示牆,81位大國工匠的照片組建而成的“匠心”二字直擊人心﹔在全國職工創新成果交流區,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金獎獲得者谷山強等職工的創新故事催人奮進﹔在巾幗工匠交流區,“島隧畫師”馮穎慧等46位巾幗工匠的風採閃耀會場……無論是親臨現場,還是網上巡展,一個個用智慧和雙手筑夢的故事,都讓人們真切感受到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奮斗正當時”“學好技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咱們工人有力量”“大國工匠,強國風范”……被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深感染的職工網友們紛紛點贊、送花,表示要向工匠學習,“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本報北京4月28日電)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