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硬核”舉措鍛造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5年回眸

鄭莉 朱欣 郝赫

2022年05月18日09:44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重視發揮技術工人隊伍作用,使他們的創新才智充分涌流。”2022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賀信,語重心長、期望殷切,在億萬職工群眾中激起了創新創造的巨大熱情,為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發出“動員令”。

時間的指針撥回5年前:2017年4月14日,一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與億萬產業工人息息相關的重大改革拉開帷幕——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証、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改革不適應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要求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產業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好地發揮產業工人隊伍的主力軍作用。

在解讀這份改革方案時,專家們認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僅關乎產業工人的前途命運,更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從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對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提供了“路線圖”“時間表”。

5年、1800多個日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項改革帶來的變化正廣泛惠及產業工人,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積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

龐大工程,從頂層設計到落地見效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決策部署。為什麼改?怎麼改?通過什麼途徑?達到什麼目標?改革方案在厘清了一系列關鍵性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將“頂層設計”變成實實在在的成效,不斷深化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5年裡,一大批聚焦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的頂層設計陸續出台——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出台《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關於推進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90多個﹔全國總工會出台相關文件20多個,為細化落實改革舉措提供了制度保障。與此同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台了推進改革的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5年裡,一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工會牽頭,行業協會、企業代表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國總工會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會同中央組織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和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30個部委參與其中,加強宏觀指導、政策協調和組織推進。全國總工會明確要求,將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作為各級工會黨組主要負責同志的“一把手”工程﹔各成員單位和參與單位則明確了責任部門,各項目牽頭部委還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

在各地,省級推進改革組織領導機構紛紛成立,其中23個省(區、市)的省委副書記、6個省(市)的省委常委擔任組長,18個省(區、市)將這項改革工作納入黨委考核、督查范圍。

如果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5年標注刻度的話,其間的兩次會議成為重要節點。

2019年11月8日,全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回顧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進展情況,對深化改革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隨后的2020年被確定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化年”,啟動第一批試點。

2021年4月21日,全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會議在江蘇無錫召開,旨在聚焦重點難點,推進這項改革走深走實。會議明確了2021年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年”,啟動第二批試點。

試點是突破改革難點、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重要方法。

先行先試,典型引路。作為首批全面試點地區,黑龍江、江蘇、四川成都在規劃制定、政策出台、資金扶持、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黑龍江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列入深改委重點改革督查計劃,納入年度省直機關目標評價體系﹔江蘇針對改革舉措在企業落實難問題,明確了“尋策問計直到一線、宣傳貫徹直抵基層、政策解讀直達主體主角、經驗做法直接分享、問題需求直通部門”的工作思路﹔成都以“責任制+清單制”方式壓實各參與單位工作責任,等等。

與此同時,企業全面試點和項目制試點單位突出重點任務,攻堅克難、探索創新。

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全面實施“黨建+”工程加強思想引領﹔山東豪邁公司通過強化“合伙合作”的公司治理模式提高職工主人翁地位﹔甘肅金川公司實施一線工人代表參加公司黨委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安委會制度﹔江蘇紅豆集團圍繞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積極探索創新﹔浙江寧波舟山港、河北曹妃甸港探索創建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東北工業集團建設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國中車集團探索建立健全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相統一的激勵機制﹔浙江吉利集團聯合7家院校挂牌共建產業學院,成立產教聯盟﹔廣東充分發揮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用好“人社+工會”“法院+工會”“三方聯調”“集體協商”等制度,切實保障勞務派遣工合法權益。

在全國層面試點的帶動下,省級層面推出試點1400多個,地市級及以下試點2600多個。而當改革壓力傳導到基層、工作落實到企業的時候,也正有越來越多的成果惠及產業工人。

務實舉措,為產業工人鋪就“康庄大道”

22歲的黎浩是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名外賣配送員,2021年底,他開始了白天送外賣、晚上當學生的日子。聽說在工會支持下,自己所在的外賣平台與國家開放大學攜手開設職業提升課程,並提供全額獎學金,黎浩毫不猶豫報了名。“隻要讀兩年多就能有大專文憑!”有機會“圓大學夢”的黎浩覺得生活更有奔頭了。

黎浩是“求學圓夢行動”的受益者之一。這項全國總工會會同教育部開展的農民工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目前已幫助150萬名農民工提升了學歷水平。

為產業工人鋪就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的“康庄大道”,這是衡量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標。

一份4萬字的評估報告,濃縮了5年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長長的成績單——

在聲勢浩大的“中國夢·勞動美”“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中,在一次次“最美職工”“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的推選中,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宣講、文藝演出、讀書演講等活動中,源自平凡崗位的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引發了職工共鳴,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情感和溫度,大力弘揚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廣大產業工人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

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到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從大型國企到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職工參與。2017年至2020年,參加各級工會開展的技能競賽、技術比武的職工總數達到8665.5萬人次。

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和“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的觸角延伸到各行各業,為產業工人提供了建功立業的更多可能。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廣大產業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議4536.85萬件、實施2938.01萬件,開展技術革新254.81萬項,完成發明創造100.13萬項、先進操作法77.77萬項。

推動職業教育制度改革、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舉辦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深化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全面推行學徒制培訓、打造“新時代工匠學院”……圍繞產業工人素質提升的各項措施密集推出。據統計,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在3年裡共使用資金1000多億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300多萬人次、以工代訓3600多萬人﹔“技能強國—全國產業工人學習社區”則已累計培訓職工1.5億人次。

5年中,產業工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也在穩步提高。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功勛榮譽表彰中,3名產業工人黨員被授予“七一勛章”,受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中,一線產業工人約佔50%。28個省級工會配備46名產業工人兼職副主席﹔近4年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表彰中,產業工人比例均超過40%﹔工匠人才在落戶住房、子女入學、醫療休養等方面獲得特殊支持……

這些數字背后,是一位位產業工人的成長,是一支產業工人隊伍的壯大。

在持之不懈的努力中,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分解為一項項務實舉措,讓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在平凡崗位上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在勞動中體現價值、展現風採、創造幸福。

深化產改,打造新時代產業工人“升級版”

從各地脫穎而出的529名技能高手角逐蓉城!2021年的金秋十月,一則新聞佔據各大主流媒體和都市媒體重要版面。由全國總工會聯合人社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四川省政府舉辦的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成都舉辦,大賽的工種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在保留鉗工、焊工、砌筑工等傳統工種基礎上,設置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適應了智能制造技術發展需要,體現了產業技術發展方向。

新時代需要怎樣的產業工人?高素質產業工人需要具備哪些素質?為解答這些課題,一大批“硬核”創舉在全國各地破土而出,不斷拓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廣度和深度。

讓產業工人隊伍成為維護工人階級隊伍團結統一和社會和諧穩定最堅實、最可信賴的力量。許多地方重點關注產業工人所憂所盼、思想狀態,及時加強思想疏導、強化人文關懷。如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優良傳統,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入職第一課、日常必修課,將19萬產業工人打造成“鐵人式”職工隊伍。

引導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上海市通過制定《技能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1年)》,修訂《上海市職業教育條例》,將技能形成體系建設有關內容固化為法定條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引導企業加大在崗培訓力度,推行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許多地方建立起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提供視頻課程,開展網絡學習培訓。

增強產業工人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激發來自一線的創新創造潛能。青島市全力打造“新時代工匠之城”,每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激勵職工創新創效﹔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創建各類創新工作室690個,打造省級及以上創新工作室91個,吸納近萬名職工學習攻關﹔陝西法士特集團搭建“五星級員工”技能晉升評價體系,將員工技能水平與薪酬等級挂鉤,對員工各類“五小”創新成果進行獎勵和推廣。

不斷擴容產業工人隊伍,廣東深圳市聚焦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課題,通過深化農民工技能形成體系建設、農民工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和農民工權益維護工作,努力把農民工培養成為穩定的高素質產業工人﹔湖北十堰市實施“一戶一產業工人”培養工程,積極推動農村困難家庭、城鄉新增勞動力轉型為支撐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型產業工人。

近年來,全國總工會緊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重點群體,在全國開展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工會進萬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行動”服務月活動等,最大程度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吸引到工會中來。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會員超過350萬人。

伴隨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持續深入,正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朝著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方向邁進,用實際行動詮釋“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真諦,展現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力量與擔當。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蔡雨荷、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