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一輛電動車、一身防護服、一摞購藥單和一支馬克筆,是工會社工王雪梅的工作標配——

社區裡的美麗“帶藥人”

賴志凱

2022年05月19日13:58  

閱讀提示

在抗疫一線,以王雪梅為代表的北京市朝陽區工會社工穿梭在樓宇間,開展核酸篩查、做流調、衛生消殺、買菜寄快遞……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社區居民的“安全系數”。

 

“第一天接了23單,第二天13單,本想著可能剛開始購藥量大,慢慢就會越來越少,結果沒過兩天,就變成一天100多單。”5月15日晚上6點多,完成一天的任務后,北京市朝陽區金盞地區總工會的社工王雪梅在電話裡爽朗地笑了。

4月28日,朝陽區金盞地區出現新一輪疫情﹔5月3日金盞嘉園ABCD小區開始實施封(管)控管理。平日裡,居民可以自行到金盞第二社區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衛生院)找醫生開藥。特殊時期,為減少人員流動,衛生院隻對負責購藥的社工開放,因此購藥的重任就壓在了王雪梅等社工的肩上。一輛電動車、一身防護服、一摞購藥單和一支馬克筆,成為王雪梅每天的工作標配。

金盞嘉園有居民近2萬人,上了年紀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特別多,大家用藥基本都是常備、常開的。於是,細心的王雪梅發現,衛生院有這些經常拿藥人員的信息。她便和醫生商量,通過微信聯系,提前將購藥人員的表格傳給醫生,醫生提前開出藥品,有效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

大量的開藥單時常要到晚上六七點才能開完。拿到藥后,王雪梅便第一時間驅車前往小區,為當天的購藥居民發放藥品。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王雪梅默默地為居民購藥650余單。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她趕緊隨便吃兩口飯,繼續核對第二天的購藥需求。

家住金盞嘉園、患有高血壓的鄭先生,每天都需要吃硝苯地平緩釋片。有一次,下午四五點,鄭先生拿到藥的時候發現,這個藥不是自己常吃的那種。“由於過敏體質問題,我隻能吃特定藥品,剛好家裡的藥一片都不剩了,降壓藥又不能斷。”鄭先生十分焦急。

王雪梅得知后,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趕在下班前跑到醫院為鄭先生開藥,跑了兩家醫院都沒有找到鄭先生需要的藥。她沒有放棄,繼續在周邊的藥店尋找,終於在第4家藥店買到這款藥,等她把藥送到鄭先生手中時已是晚上9點多。

現在,王雪梅每天早上10點騎著電動車准時來到管控區外圍,收取當天金盞嘉園小區和榆園小區開藥人員的醫保卡和相關材料,然后一張接一張地消毒、核對。匆匆吃完午飯,她還要在衛生院下午開門前到達,因為訂單多、藥品種類多,隻能早早地來挂號、開藥。

社區裡有許多獨居老人,說不清楚自己吃什麼藥,王雪梅就上門取藥盒,拿著藥盒去買藥。有些居民需要注射疫苗,為了保証疫苗時效,王雪梅背著冷藏包,把藥品冷藏保存,拿到藥后第一時間送到居民手上。為了幫一位患惡性腫瘤的居民開藥,王雪梅每次都開車前往30公裡外的腫瘤醫院……雖然累,但王雪梅從未抱怨。

很多同事因為疫情被隔離在家,王雪梅總是沖鋒在前﹔遇到因擔心買不到藥而焦慮的大爺大媽,她會耐心地勸說﹔遇見部分藥品斷貨的情況,她會給居民詳細解釋,直到大家滿意。她說:“病情絕不能耽誤,在疫情這種關鍵的情況下必須挺身而出,沒有你我、隻有大家。”

實際上,王雪梅這位美麗的“帶藥人”,也是北京市朝陽區111位工會社工的一個縮影。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在封(管)控期間的生活正常運轉,這些工會社工投身支援重點封(管)控社區防疫工作。穿梭在樓宇間,開展核酸篩查、做流調、衛生消殺、買菜寄快遞……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社區居民的“安全系數”。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蔡雨荷、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