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重慶市渝中區總工會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量身打造全周期維權服務模式

維權“向前一步” 服務“再邁一步”

李國 黃仕強

2022年06月02日11:39  

“感謝工會為我們撐腰,在你們的幫助下,我不僅拿到了應得的工資和補償,還順利地找到了新工作……”近日,快遞員張超給重慶市渝中區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主任張濤莉打來電話,告知自己與原公司的糾紛已經解決,並且經過區總工會的心理疏導、培訓及再就業服務,自己打開了心結,實現再就業。

近年來,渝中區總工會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勞動用工主體與法律關系難界定、維權行為易成再就業的絆腳石、心理負擔重等痛點,為該群體量身打造了全周期維權服務模式。在勞動糾紛發生前,開展“法治體檢”、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實現服務“向前一步”﹔在維權過程中,整合司法、人社、法院等多方力量,打造“一站式”維權服務平台,讓職工“少跑一步”﹔維權結束后,提供心理疏導、就業創業培訓等服務,在幫助職工上“再邁一步”。

建立預警機制,推動維權“向前一步”

張超於去年5月入職重慶一家快遞公司,被分配至渝中區大坪片區工作。同年8月,該區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區新就業形態工會聯合會成立,張超成了首批工會會員。

“工會可幫了我大忙啦!”張超說。加入工會后,他不僅享受了不少福利,還參與了多場普法活動。在今年3月的一次普法活動中,渝中區總再次提醒他們一定要簽訂規范化的勞動合同。讓他沒想到的是,普法活動的第2天,公司就無故將他開除,並拒絕支付當月的勞動報酬和相關賠償。張超想起工會工作人員的話,向渝中區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求助,獲得對方及時援助。

張濤莉介紹,渝中區總在為相關平台、企業,以及勞動者中開展普法宣傳、“法治體檢”時發現,該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面臨維權難的問題,為此,區總決定讓維權工作“向前一步”,依托已入會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探索建立平台用工風險監測預警機制,並指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平台雙方簽訂規范化的勞動合同,從源頭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一站式”維權,讓職工“少跑一步”

3月中旬,張超向渝中區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遞交了調解申請,渝中區總立即指派援助律師及調解員與其接洽。

“未簽訂勞動合同是該群體遭遇勞動糾紛后維權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渝中區總工會挂職副主席雷蕾說,工會調解屬於“柔性”調解,有助於打破沒簽勞動合同給勞動者維權帶來的限制,是維護該群體合法權益的“第一道防線”。

雷蕾說,渝中區總通過整合司法、人社、法院等多方力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搭建起“一站式”維權服務平台。若調解成功,工會聯系法院、勞動仲裁當即出具司法確認書、調解書﹔若調解未果,工會還可現場為職工指派援助律師,為其提供仲裁、起訴等法律服務,達到了“勞動者隻跑一次就能解決多個問題”的效果。張超就是該平台的受益者之一。

提供就業幫扶,在服務上“再邁一步”

“我與原公司發生勞動糾紛后,也曾想過萬一事情鬧大了,以后沒有公司招用我。”張超坦言,即便下定決心找工會維權,也擔心“維權贏了,飯碗丟了”,心理壓力特別大。

渝中區總得知張超的顧慮后,現場讓他填寫了就業申請表,還邀請專家對他進行“一對一”的技能培訓,隻要有相關行業、企業發布招工信息,也第一時間推送給他。今年4月,張超成功入職渝中區的一家商貿公司。

據介紹,為緩解該群體因維權帶來的“心理負擔重”的困境,渝中區總與區就業和人才中心聯動,實現調解維權與就業幫扶無縫銜接。同時採取“一對一”“一對多”的形式,打通就業渠道,解除該群體維權的后顧之憂。

渝中區的探索實踐在重慶並非個例。截至目前,重慶已在新業態領域建立工會組織435家,發展會員3.6萬人,41個區縣總工會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全周期維權服務,調解新業態領域勞動保障權益糾紛92件,涉及金額31萬元。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蔡雨荷、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