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得知大連市總有個勞模工匠創新“智囊團”,大船集團工會篩選17個技術難題請專家幫忙攻關——

職工創新工作室有了“智庫”

劉旭

2022年06月10日09:23  來源:《工人日報》

“職工創新工作室有了‘智庫’,困擾我們多年的生產問題,專家幾句話就讓我豁然開朗。”談起半個多月前遼寧省大連市總工會“勞模工匠創新智庫”為企業舉辦的“產學研用一體化項目推進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船舶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船塢總裝三部舾裝車間特級技師戴振濤十分激動。

5月19日,大連市總“勞模工匠創新智庫”與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產學研用一體化項目推進會”。在項目推進會上,大船集團工會帶來的17個技術難題,經專家指導后,有的得到解決,有的找到了解決思路。

大連市總“勞模工匠創新智庫”於去年7月成立,成員包括30多個專業領域的198名頂尖技能人才,以及來自大連理工大學、市科技局等單位的一批專家教授。“智庫”發揮技術智力樞紐優勢,開展了一系列跨區域跨行業跨企業的名師帶高徒、送技能進企業、專項技術攻關等活動。許多企業工會帶著本企業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遇到的技術難題、攻關課題與“智庫”開展合作攻關。

這次項目推進會上,大船集團工會從2022年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立項的115個技術攻關項目中,篩選出17個難度較大、職工難以解決的項目,向“智庫”專家尋求解決之策。推進會召開當天,來自大連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等單位的7位專家教授在生產現場出謀劃策、“對症開方”,大連市總工會相關人員也參加了會議。

戴振濤是一名船舶鉗工,日常工作是安裝船舶舵鈕襯套。讓他苦惱的是,他使用的安裝裝置由白鋼制成,十分沉重,操作起來費時費力。他想了許多辦法,也沒找到省力之道。“智庫”專家認為,可以根據裝配工藝要求,幫助戴振濤計算裝置所需強度,再重新選用一種相同強度但比較輕的新型材料。戴振濤連連點頭稱是。

“怎樣才可以讓普通工人也能干得了一些比較有難度的技術活兒呢?”焊接特級技師朱先波提問。他說,船上某個部件的材料是有色金屬,焊接時容易變形,他用激光焊接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這種焊接方法對操作者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他希望能研發一種大家都能掌握的技術。專家建議他匯集一套操作基礎數據,然后幫助他開發一套軟件,實現智能化操作。

高級技師王彥城負責船板切割劃線,在生產中需要翻轉平鐵板材。目前的翻轉方式效率比較低,也不安全,為此,他准備研制一台適應不同情況的“翻板機”。專家對他的設計思路給予充分肯定,並表示願意幫助他設計控制系統。

……

此次推進會不僅讓大船集團參會者感到受益,參會的專家教授也紛紛表示“很有收獲”。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遲佔有得知大船集團設計制造了一種海洋牧場,身為研究深海養殖專家的他表示,願意和大船集團合作開發這個項目。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成果轉化部部長張濤說,一線工人及技術人員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最了解,辦法也多,欠缺的是理論化,而大學有這個優勢。“我們可以互相合作,共同開發,共同推廣。”

會后,大船集團工會主席宋佐強表示,希望與“勞模工匠創新智庫”長期深度合作。

(責編:蔡雨荷、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