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重慶巴南區總探索“工會+社會組織”模式,讓社工服務“跑進門”、工會“火出圈”、職工企業雙受益——

“五社聯動”解鎖職工幸福密碼

黃仕強

2022年07月11日09:57  來源:《工人日報》

“今年上半年,我們按照個人、小組、社區三種模式開展了服務職工活動,其中,個案13起、小組案例5個、社區活動11次,累計服務職工2783人次……”近日,重慶巴南企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匡素春向巴南區總工會匯報了今年上半年社工項目的開展情況,得到“優秀”評價。

“下半年,我們希望項目繼續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活動在原有基礎上有所創新,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巴南區總工會副主席江沙說。

近年來,巴南區總工會發揮群團組織聯系基層的優勢,在巴南區“五社聯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基礎上,探索“工會+社會組織”的模式,打造了“服務職工心貼心”企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借助社會工作專業力量,讓社工服務“跑進門”、工會“火出圈”、職工企業雙受益。

社工“上門” 工會“出圈”

2020年,巴南區總工會在龍洲灣街道試點推行“工會+社會組織”服務模式,打造了“服務職工心貼心”企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把企航社工納入工會服務職工的“朋友圈”。

截至目前,該項目通過開展“一對一”的個人服務、10∼12人的小組服務及20人以上的社區活動3種形式,累計服務職工近萬人次,“社工‘跑進門’,工會‘火出圈’”的說法在當地企業職工中廣為流傳。

“我是企航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匡素春,受巴南區總工會的安排、委托,來收集企業的服務需求。”6月20日上午,巴南區龍洲灣街道轄區內多個工會會員單位的負責人接到了匡素春打來的電話,向他們了解下半年的社工服務需求。

電話接通后,各企業負責人紛紛提出了各自的需求,其中,對職工進行心理疏導、傳授減壓技巧、提升職工歸屬感等需求出現頻率最高。

“了解企業職工需求是我們社工‘上門’服務的第一步。”匡素春告訴記者,每年項目開始前,她都和街道工會的工作人員一起到企業收集服務需求,制定全年活動計劃,同時根據區總工作安排、服務效果及企業職工新需求對活動計劃進行調整。

巴南區總工會基層工作部負責人介紹,自項目開展以來,區總工會就以企業職工“點單”,工會、社工攜手上門“出菜”的方式進行。

“如此一來,既延伸了工會服務‘觸角’,讓企業職工享受專業的公益服務,又提升了工會的知名度,使工會快速在企業職工中‘出圈’。”該負責人說。

企業“減負” 職工受益

“受疫情影響,企業的工會活動少了很多,巴南區總工會‘服務職工心貼心’項目,不僅彌補了這一短板,還提升了活動內涵。”採訪中,龍洲灣街道多家企業負責人坦言,今年以來,企業主動把工會活動融入該項目,在社工的幫助下,公司職工逐步消除了因工作壓力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企業的歸屬感、崗位的認同感在逐步增強。

該街道一家物業公司的負責人介紹,物業管理工作繁雜,還經常得不到業主的理解,不少職工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如何疏解職工心理壓力、留住人才,也就成了公司發展路上必須解答的難題。

就在該公司為此事發愁之際,龍洲灣街道總工會和社工主動上門,在了解企業需求后,專門組織了一場職工心理疏導服務活動,為該公司職工的“心”健康“把脈開方”。

“活動中,我們發現物業管家陳梅(化名)心理壓力亟待排解。”匡素春說,“陳梅今年才轉行做物業管家,一時間難以適應,我們決定採取‘一對一’的幫扶方式,讓她走出困境。”經過匡素春15次的線下“一對一”疏導以及線上跟進,陳梅的心理壓力得到了有效排解。

這是巴南區總工會攜手社工組織服務企業職工的縮影。巴南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服務職工心貼心”項目有效填補了基層工會服務企業職工的“縫隙”,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也解鎖了職工的幸福密碼。

昔日“受助者” 今日“志願者”

據了解,巴南區總工會與企航社工“聯姻”后,該區的企業職工眾多“急難愁盼”得到了解決,職工素質也有顯著提升,不少職工還從“受助者”轉變為“志願者”。

今年32歲的侯文(化名)是龍洲灣街道一家廣告公司的職工,今年4月,他參與了一場以職工素質拓展為主題的社區活動。

侯文說:“參加活動讓我進一步了解到工會、社工的工作意義。”當看到企航社工招募志願者時,他主動報名參與志願服務。

目前,候文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了巴南區多場疫情防控走訪和服務職工活動。在巴南區,像候文這樣從“受助者”轉變為“志願者”的職工還有23人。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已協助社工累計走訪、服務職工群眾1500余人次。

該服務項目開展一年多以來,不僅讓職工企業雙受益、工會“火出圈”,還促成職工主動反哺社會。接下來,巴南區總工會將持續聚焦職工服務體系建設,撬動和匯聚各類社會資源,進一步擴大工會服務職工的深度和廣度,為職工成長和企業發展貢獻工會力量。

(責編:蔡雨荷、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