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新疆落實四十余項配套政策文件,推進“產改”步入快車道

“創新政策激勵了我,也成就了我”

吳鐸思

2022年07月22日09:47  來源:《工人日報》

“創新政策激勵了我,也成就了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哈巴河華泰黃金公司的亢運謀說。亢運謀在2018年到這家公司工作,因業務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強,他被提拔為選礦廠廠長,他的一個小小的改造為公司一年節約了近9萬元。根據公司獎勵機制,積極參與創新活動、修舊利廢活動的干部職工,在年度評優選先中享有優先推薦權。去年,亢運謀獲得集團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自治區總工會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年”為契機,落實40余項配套政策文件、400多個主要政策點,圍繞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扎實開展工作,推動建設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全力助推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國家和新疆“十四五”時期涉及石油石化、建筑等重點產業行業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自治區總工會設立1000萬元獎補資金,持續深入開展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重點推進新疆地區油氣勘探開發兩項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覆蓋6898家企業單位、125萬余名職工。投入3000萬元,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服務國家和自治區科技戰略、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服務職工技能提升的“群眾性、引領性、創造性”職工創新創效活動,全年表彰獎勵“五小”職工群眾性創新成果13474個、勞模引領性創新成果639個,關鍵核心技術創造性優秀創新成果100個,構建起“職工群眾廣泛參與、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引領、工匠大師攻關創造”的職工創新工作格局。

以提升職工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核心,自治區總工會遴選14家自治區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試點建設新疆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促成自治區級以上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與專業對口的學會(協會、研究會)結成“技術提升對子”10余對。建立了技能專家“紅工衣”和學會(協會、研究會)等專家學者“白大褂”新型“師徒”關系,驅動企業創新發展,促進新疆產學共融共享發展,為產業工人建功立業擴寬領域。自治區總工會聯合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人社廳在具有行業技術領先、管理水平較高企業的產業工人隊伍中遴選高技能人才,推動本地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聘請其為客座教授。

此外,自治區總工會進一步做實職工維權服務工作,建強職工書屋、戶外勞動者驛站等服務陣地,全面促進各族職工經濟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大力開展非公經濟組織和非公社會組織工會組建百日攻堅行動、全區扶貧車間(衛星工廠)建會和護林員、護路員、護邊員入會集中行動,全力做好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有序消除工會組織“空白點”,不斷培育和壯大產業工人隊伍。

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健全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改進評價機制,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將技能等級作為技能崗位聘用、薪酬待遇提升的重要依據,打通人才發展“立交橋”。建立健全基於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薪酬分配機制,強化工資分配的價值創造激勵導向。近年來,高技能人才比例實現較大提升,2580人通過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等的技能鑒定。其中,55人取得高級技師資格証書,175人取得技師資格証書。

中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塔裡木油田公司推進職工隊伍素質提升,充分依托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導師帶徒等活動載體,分級分類舉辦油田層面、二級單位、基層單位等三級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同時,發揮勞動模范、專業技術骨干示范引領作用,推進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命名22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多措並舉提升創新工作室運行質量,產生各類創新成果530項,輻射帶動創新人才480余人,創造效益超億元,形成“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挂帥、職工參與”良好局面。

(責編:蔡雨荷、劉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