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疏通工傷認定“毛細血管”,別讓職工傷身又傷心

郭振綱

2022年08月03日15:20  來源:《工人日報》

少數職工在工傷認定時遭遇的類似困境,對更多地方及相關部門是一個提醒和警示。審慎對待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將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和舉措落到實處,是相關職能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近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一家企業做風鑽工的一名職工,被職業病診斷機構診斷為疑似罹患職業性矽肺病。該職工求助勞動監察機構,從用人單位處獲得了診斷職業病所需材料,當其拿到《職業病診斷証明書》,向當地工傷認定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時,又被要求提供証人証言,且需用人單位蓋章証明証人身份。工傷認定部門稱這是河南政務服務網辦理工傷認定信息登記時必備的材料。該職工多方求助工友出具了証人証言,但因沒有相關部門給予蓋章確認,能否通過工傷認定依然無法確定。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被確診患職業病,取得了《職業病診斷証明書》,就具備了工傷認定的事實條件。如果因為職工無法提供工傷認定申請材料中的一些非必備材料而不予受理或者無法申報,導致其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這無疑是公眾不願看到的結果,也與工傷保險制度的原則不相符合。

工傷認定是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前提。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供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証明材料,以及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后診斷証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証明書(或職業病診斷鑒定書)。以此而論,提供証人証言並進行蓋章確認,並非工傷認定的必備材料。一些地方將申請人提供証人証言作為工傷認定的必備材料,屬於超范圍、加碼式索取材料,增加了職工的舉証負擔,阻礙了工傷職工享受法定工傷保險待遇。這樣的做法讓職工傷身又傷心。

當下,因申請工傷認定而引發的勞動糾紛在一些地方的勞動爭議案件中佔比較高。除了申請材料超范圍索取、擅自加碼等程序性因素外,“勞動關系認定”這個實質性因素的問題更為突出。比如,有些用人單位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不提供職工花名冊,不給職工發放工作卡等,導致受到職業傷害的職工為獲得勞動關系認定而陷入長期訴訟中﹔有些用人單位沒有繳納或沒有全部繳納工傷保險費,為了免除工傷事故責任而惡意不提供勞動關系証明,讓職工陷入爭議漩渦﹔一些地方的工傷認定機構懶於調查、缺乏擔當,將行政機關的責任和義務轉嫁給職工,導致一些職工在申請工傷認定過程中四處奔波。上述種種因素阻塞了工傷認定的“毛細血管”。

工傷認定屬於行政審批范疇。一些地方人社部門在行政審批材料中夾雜“私貨”,在地方性規范中增加某些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在國家推行“放管服”改革后,一些地方清理地方性規章,去除了工傷認定非必備材料提供等要求,但也有些地方沒有主動清理與“放管服”改革不相符合的過時規定,沒有改變那些與法律法規不一致的做法,導致國家出台的政務服務簡政提效政策無法發揮應有功效。

疏通工傷認定“毛細血管”,減輕職工的舉証負擔,將國家“放管服”改革落實到位,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及時清理超出法律法規規定的地方性規定,糾正與之相違背的做法﹔相關執法部門應強化對用人單位的監督,督促其嚴格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有關勞動行政規章的規定,將預防和減少工傷事故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職工要提升維權意識,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保留相應的維權証據,不給用人單位留有違法違規的空間﹔工會要暢通維權和法律援助通道,對有需求的職工及時提供法律援助,當好職工“娘家人”、貼心人。

少數職工在工傷認定時遭遇的類似困境,對更多地方及相關部門是一個提醒和警示。審慎對待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將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和舉措落到實處,是相關職能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