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目標 夯實共同富裕根基

莫榮 陳雲

2022年08月15日13:42  來源:《工人日報》

觀 點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不斷豐富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夯實共同富裕根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確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

就業是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不斷豐富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夯實共同富裕根基。

做好就業工作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就業是民生之本、經濟之源,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我國是一個擁有超過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豐富的人力資源是國家發展的巨大潛力,也是最大優勢,解決好就業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個體和經濟社會意義。就業作為社會勞動表現形式,通過人力資源與生產要素的有機結合,在勞動創造財富、勞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上,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物質的、精神的、制度的等各方面基礎性支撐。做好就業工作,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實現個人、家庭和國家經濟富裕的根本途徑,也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在經受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結構深刻調整、智能化技術普遍應用、中美經貿摩擦持續緊張等因素影響下,又遭遇疫情以及各類自然災害的沖擊,同時需要完成化解過剩產能、就業扶貧攻堅、長江流域禁捕人員安置等政策性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就業優先原則,將就業擺在“六穩”“六保”工作首位,創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並置於宏觀層面。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充分發揮組織、制度優勢,扎實做好援企、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工作﹔各市場主體、社會機構和勞動者充分發揮自身主體積極性,實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就業形勢企穩向好,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基礎。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就業將面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技術進步、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因素諸多挑戰,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突出短板和不適應。就業總量壓力持續,不充分、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仍然突出﹔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嚴峻,周期性、結構性、摩擦性矛盾糾纏交織,經濟結構深刻調整,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上升,失業風險增加﹔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勞動力供給結構顯著變化﹔總體人力資本仍然偏低,初中以下教育水平勞動力數量眾多,具有專業技能的勞動者佔比較低﹔人力資源在行業部門、地區之間配置不合理,人才不足和過度消費同時存在,“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總體資源匹配效率不高﹔部分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社會保障仍不充分﹔收入分配在城鄉、地區、行業、群體間存在較大差距,中低收入群體規模大,收入增速呈放緩態勢。

實施促進共同富裕就業政策的建議

實施促進共同富裕的就業政策,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豐富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在助力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時要推動分好“蛋糕”,堅持共建共享,堅持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總體上是要以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讓更多人參與財富創造,讓勞動者創造更多財富、更好共享發展成果。

首先,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加強政策協同,實現經濟社會與就業高質量發展同步。推動財政、金融、投資、產業、社會政策與就業政策銜接,構建配合聯動的運行機制,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促進充分就業,提升就業質量。構建更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產業發展支持就業目標。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擴展升級。推動社會領域改革,在提升社會治理能力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基層公共服務領域社會化、市場化改革。加強區域發展戰略與就業聯動,實施特殊類型地區就業促進行動,提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就業承載力,推動區域就業協調發展。加強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實施重大政策就業影響評估,制定相應配套措施和資金保障支持,預防勞動者失業致貧風險。

其次,完善就業支持體系,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努力實現更加充分就業,保持較高勞動參與率和較低失業率,充分開發和利用各類勞動力資源,保障其獲得充分的就業機會。在適應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特點和需求上強化支持,創造更多適合其就業的知識智力型、技術技能型崗位,同時加強就業指導,增加職業培訓和實習機會,增強其適應市場和企業實際需要的就業通用能力。在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同時,擴大勞動者及其子女享受城鎮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使農民工在城鎮流動就業中逐步穩定下來。統籌做好脫貧人口、長期失業和就業困難群體等人員的就業工作,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暢通支助渠道。積極開發高齡人力資源,從政策和服務上支持有能力、有意願的高齡人員繼續就業或再就業,並為其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資源。

第三,要更有效配置人力資源,努力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以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財富。加快建設更加統一、公平、高效、規范有序的高標准人力資源市場,促進人力人才合理高效流動,提高勞動力資源匹配效率﹔推進行業、區域均衡發展和縮小勞動力市場內部差距,更加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優化就業結構﹔縮小城鄉、區域、行業和勞動力市場內部結構差距。加強勞動力資源供給側改革,以提升可持續就業能力為核心,建立貫穿勞動者職業生涯的技能素質培訓體系,促進勞動生產率提升。建立人才需求動態監測分析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工程,推動技能型社會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勞動者創業創富的內生動力。

第四,要努力提高勞動者就業質量,促進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加強勞動保障法律制度建設,拓寬勞動保障法律法規適用范圍,為維護更多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提供法律保障。進一步優化就業環境,消除就業歧視,改變因戶籍、身份、所有制不同而造成的就業不平等。以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以及低端產業從業者為重點,加強就業權益保障,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的回報率。推動建立多種形式的民主參與、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新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工會、員工多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切實提高勞動報酬水平,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健全最低工資標准正常調整機制,保障低收入勞動者合理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建立完善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指標及統計監測體系,將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關鍵指標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並納入政府考評和地方發展評估機制。

(作者莫榮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陳雲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主任)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