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浙江省總工會通過搭建平台、建立激勵機制等舉措造就一支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

推進“產改”走深走實 助力職工成長成才

鄒倜然

2022年08月30日13:3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開展“守好紅色根脈·班前十分鐘活動”、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浙江省總工會圍繞“政治上保証”“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等工作要求,不斷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

“企業裡的學習平台讓我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浙江寧波一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魏明17年拿下3項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和6項外觀專利,並在2021年獲評鄞州區姜山鎮“姜山工匠”,今年依托企業開辦的“一舟學院”,他申報了本科學歷提升課程。

魏明的成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總工會引領各級工會和企業通過搭建平台、建立激勵機制等舉措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一個案例。近年來,浙江省總積極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圍繞“政治上保証”“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等方面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21年,浙江省培訓產業工人203萬人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用人單位備案4225家。

探索思想政治引領新方法

在浙江三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紅色車間”,活躍著百名“紅領青工”。他們都是平時工作中通過比一比、晒一晒“競晒”系列及日常表現考核發現的優秀產業工人。該公司對表現特別優秀的“紅領青工”,除了在物質上給予一定獎勵,還優先發展為黨員。近兩年來,已培育“紅領青工”103名。

在浙江,非公企業提供了近90%的就業崗位,全省2000萬產業工人大部分集中在非公企業。2021年4月,浙江被確定為深化非公企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全國試點。“政治上保証”是非公企業“產改”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切實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尤其是列入“產改”試點的50家民營企業,積極探索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載體。

2020年以來,浙江省108個勞模工匠宣講團1333名宣講員進企業、進學校、進工地、進社區宣講6000余場、覆蓋職工164.5萬余人次。2021年選樹命名首批省產業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32家。2021年,產業工人入黨人數比上年增加65%。今年以來,開展“守好紅色根脈·班前十分鐘活動”。目前,全省共有2044家企業開展活動18441場次、覆蓋職工43.48萬人次。

引導產業工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今天你上課了嗎?”在方太集團,職工平時打招呼常用這句話。為了提升職工職業技能,該集團構建產業工人隊伍基礎數據庫,建設“知鳥”平台,建立一個覆蓋技能崗位全員、全流程及專項技能、復合技能相結合的技能互聯網培訓體系。

“普通工人每個月都有3∼4個課時的學習計劃,如果需要再進一步,公司還有各種不同的課單可供選擇。”方太集團打磨班班長劉永泉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班組長,他每月的培訓課時在10節左右。“課時大多是在上班時間完成的,公司挺支持。”

“素質上提高”是非公企業“產改”的關鍵之舉。實踐中,浙江各級工會大力實施“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引導廣大產業工人更堅定地走好技能成才之路。

近年來,浙江工會每年帶動地方、產業開展技能比武3000多場次,帶動職工超過100萬人次。命名省級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8批380個,命名先進職業操作法4批120個。2021年遴選培育新時代浙江工匠600名。

多措並舉保障職工權益

在浙江亞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修訂的職代會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制度施行后,每月由760余名職工代表填寫滿意度測評,對所屬企業領導班子及成員開展評議,職工參與企業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權益得以充分落實。

保障產業工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是“產改”的重要內容。浙江工會依托全省90多個職工服務中心開展送溫暖慰問、技能培訓、法律援助等工作,構建起困難職工幫扶多重保障線。2021年,浙江省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任務如期完成。

此外,浙江省總廣泛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園區創建活動,2016年推動出台《浙江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各級工會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級推行廠務公開工作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出台企事業單位職代會操作規范,制定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實施辦法,推廣“網(雲)上職代會”、“職工說事”、專題協商和企業民主管理委員會等新形式。

此外,浙江省總工會推動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政府和工會聯席會議機制等,定期召開省政府與省總工會聯席會議,2013年以來共研究議題31個,提高和改善勞模待遇、支持職工療休養工作等一批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和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得到解決。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