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一位因“分數最低”而想要離職的職工,卻在“鋪路石”精神的感召下,成長為崗位能手

由“門外漢”到“大行家”的蛻變

崔昭然

2022年09月07日09:25  來源:《工人日報》

37分。陳旭永遠記得第一次車間組織職工業務測試,在所有參加考試的探傷工中,他年齡最小、學歷最高、分數最低。那段時間,他情緒低落,一度想到離職。

2017年剛剛入職徐州工務段時,他覺得憑自己名牌大學畢業生的頭銜,肯定在機關做白領。當他被分配到探傷車間擔任一名普通鋼軌探傷工的時候,一下子就懵了。他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制造,跟鋼軌探傷八竿子打不著,面對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一天要在野外步行幾十公裡的工作環境,心裡涼了半截,開始對這份工作抵觸,產生了辭職跳槽的念頭。

車間領導得知陳旭的情況后,專門安排他去企業“鋪路石”精神的發源地三張茂工區,聆聽老一代勞動模范、該工區老職工周忠寶講當年扎根山區養護鐵路,工區被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自己也成長為勞動模范的故事。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隻有提升自己的硬實力才能實現人生價值。隨著領導一次次談心,聽著老模范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成才的故事,他為自己感到慚愧,逐漸打消了跳槽的念頭。

為了雪恥“最低分”,陳旭暗暗發誓要跟上“鐵工匠”。他和高級技師楊建生師傅學技術、練硬功。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以優異成績獲得江蘇省技術能手和江蘇省“五一創新能手”稱號,也成為探傷車間探傷一工區工長、預備黨員。

陳旭對鋼軌探傷工作從排斥到熱愛,從“門外漢”到“大行家”,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扎根基層、創新實干的成才之路。該段黨委注重傳承並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用典型示范效應激發隊伍活力,助推人才成長,多次刷新高鐵軌道養護質量的全國紀錄,用工匠精神扛起確保高鐵運輸安全的責任使命。

曾獲得國家級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的職工思想“析談訪”工作機制在該段已實施多年,他們在每個班組安排一名親和力強的黨員擔任職工思想預警員,關注班組職工的微信、微博、朋友圈、抖音號等社交平台賬戶,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了解掌握職工工作狀態和思想情緒,像聽診器一樣掌握職工思想變化。車間黨支部定期分析職工思想狀態,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車間每季召開“民主懇談會”,收集掌握職工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和實際困難,能夠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上報,每年為一線職工解決實際問題300余個。段黨委制定全段職工家庭走訪三年行動計劃,組織支委成員、班組長分工負責,2020年完成黨員職工家訪746戶,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段所有職工家庭走訪一遍。

徐州東高鐵線橋車間副主任韓世周,從事高鐵軌道線路養護14年來,一直把老一輩“鋪路石”精神的創立者作為學習的榜樣,一絲不苟把高鐵軌道安全質量,就像自己的眼睛一樣去呵護。他堅持學習不放鬆,在《高速鐵路軌道線路維修規則》書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學習筆記。近10年來,他幾乎走遍了長三角每一條新建高鐵,參加運營前的軌道養修作業。這種努力,也使他從一名普通鐵路養路工,成長為高級工人技師、班組長、車間副主任。

他們以“大師工作室”為平台,以參觀段史陳列室、光榮榜為引領,引導青工以先進典型為榜樣,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標杆,讓青工切身感受先進典型的榜樣力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通過跟蹤培養、結對幫扶、崗位鍛煉,促其盡快成長成才。

高鐵車間職工李致遠是伴隨著中國高鐵一起成長起來的技能人才。他說,“讓我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剛參加工作不久,段黨委組織我們到三張茂工區,參觀‘鋪路石’榮譽室,聽老工長講他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作為一名高級工人技師,他苦練打磨技術,靠一股鑽勁,他把打磨精度控制在0.05毫米以內,相當於靠手感在顯微鏡下為鋼軌做微創外科手術。

這個段在青年人才培養上,積極搭建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等交流平台,採取定期與青工一對一思想交流、召開座談會、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引導青工用自身硬實力的提升打造職業發展“登山梯”。(崔昭然)

(責編:皮博、王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