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追尋紅色記憶 鑄就工運搖籃

——紀念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勝利100周年

2022年09月14日09:26  來源:《工人日報》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序廳中間的主雕塑。

安源煤礦井口——總平巷。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歌。

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夜校舊址。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談判處舊址。

閱讀提示

走進江西省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渾厚凝重的浮雕牆以恢宏的氣勢立體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安源革命斗爭史。

序廳中間的主雕塑由兩隻大手、巨大的紅旗和岩石組成,環繞四周的巨大紅旗奔騰向上,既像一團熊熊烈焰,又像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破土而出、蒼勁有力的兩隻手,一手緊握岩尖,一手高擎著信號燈,象征路礦兩局工人在旗幟的召喚下,以堅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跟隨著中國共產黨奔赴井岡山,從勝利走向勝利。

安源是黨領導的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100年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相繼來到安源開辟和領導工人革命斗爭,喚起工農千百萬,領導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

路礦工人盼望翻身解放

萍鄉煤礦開辦於1898年,因地址設在安源,因此又稱安源煤礦,是生產技術、設備十分先進的近代企業,擁有成套的近代化採煤、煉焦、機械修造、發電和水陸運輸等設施設備,被列為“中國十大廠礦”之一,煤炭最高年產量達到100多萬噸。

總平巷是當年煤礦工人上下班以及煤炭運輸的總巷道,是用紅磚砌成的牌坊式建筑,巷口上方塑有鐵錘岩尖圖案和“總平巷”三個醒目大字,岩尖代表採煤工人,鐵錘代表機械工人。

在煤礦總平巷井口的復原陳列的兩側,塑有礦工在井下勞動泥塑群。當時在煤礦工作的工人大多數是來自於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產農民,路礦兩局工人的人數可達1.3萬多人。工人們在黑暗潮濕的井下干活,身上隻圍一塊三尺長的布,這塊布有幾種用途,包頭、圍身、洗澡等﹔他們每天勞動12小時以上,渴了沒有水喝,累了也得不到休息,工作環境十分惡劣﹔有的巷道非常矮小,工人隻能側躺著挖煤,挖出來的煤全靠人工拖運。據1918年時的統計,工人中患矽肺、腸胃病等的比例達90%以上。

哪裡有剝削、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斗爭。1901年至1919年,安源工人進行了多次反抗斗爭。1905年安源工人為反對監工克扣工資舉行罷工﹔1906年安源工人為反對礦局將窿內三班制改為兩班制和解雇工人,舉行了罷工﹔1919年1月安源工人掀起了驅逐德國監工的斗爭,將在安源盤踞了21年的德國監工全部驅逐出境。

面對三座大山的殘酷壓迫,安源工農群眾舉行了多次反抗和自發斗爭,但由於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這些斗爭最后都失敗了。工人們有的被趕出礦山,有的被關進牢房,有的甚至被殺害,苦難深重的安源工人日夜盼望能找到一條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光明道路。

黨、工組織全面發展

在黨的一大召開后,以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共產黨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來到安源開展工人運動。1921年秋,毛澤東到安源實地考察工人情況,決定把安源作為發展工人運動的重點區域。隨后,毛澤東與湖南勞工領袖黃愛商定,向安源工人寄送《工人周刊》等出版物,在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道理。毛澤東、劉少奇和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往安源,通過創辦工人夜校、工人圖書館、讀書處、閱報處等方式,傳播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啟發工人斗爭意識,提高工人階級覺悟。李立三在籌備學校的過程中廣泛接觸工人,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從產業工人中發展培養先進分子,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礦支部,安源工人運動自此有了黨組織的堅強領導。

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於1922年1月在安源鎮五福齋巷創辦。學校開辦時,設施很簡陋,課桌、板凳參差不齊,教學內容從教學文化知識、自然常識入手,逐漸灌輸革命道理,向工人們指明革命前途。“那時的教員很辛苦,白天上平民學校的課,晚上上工人夜校的課。夜校名義上是教工人識字,實際上是宣傳馬列主義,啟發工人的覺悟……”原安源煤礦修理廠工人、開國將軍韓偉回憶在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讀書時情形的信中曾寫道。

工人通過學習,很快提高了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的創辦,也為安源工人運動的興盛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1922年2月,中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黨支部——中共安源支部成立﹔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俱樂部宗旨是保護工人利益,減除工人受到的壓迫與痛苦。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的指示,劉少奇等人還創辦了黨的第一所黨校——中共安源地委黨校,對廣大黨團員和工運干部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在黨的領導下,安源工會成為二七慘案以后全國除廣東以外唯一公開存在的革命堡壘,安源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的小莫斯科”。

工人斗爭取得完全勝利

1922年9月14日凌晨,一聲汽笛響徹安源礦山,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的領導下,震撼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工人俱樂部代表工人向路礦當局提出承認俱樂部有代表工人之權力、增加工資、改善工作待遇等17條復工條件﹔9月16日,劉少奇作為工人代表與路礦當局就復工條件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談判,此次談判為安源工人在政治、經濟方面爭取了利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贏得罷工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9月18日早晨,工人俱樂部和萍鄉煤礦局與株萍鐵路局三方正式簽訂了《十三條協議》,該協議體現了全體工人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要求,罷工斗爭(工人斗爭)取得勝利。“這一次大罷工,共計罷工五日,秩序極好,組織極嚴,工友很能服從命令,俱樂部共用費計120余元,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取得完全勝利。這實在是中國勞動運動中絕無而僅有的事”。為了鞏固罷工的勝利成果,1922年底至1923年初,安源工人通過斗爭,迫使路礦當局發放了第一次年終加薪,並按十三條協議規定增加工資,發清欠餉。在這期間,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還先后領導了湘東永和煤礦工人罷工,以及株洲轉運局工人罷工,使兩處工人同樣獲得了十三條協議所帶來的利益。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在罷工勝利后,出色地實現了工團的產業聯合和地區聯合,進而有力地推動了工團的全國大聯合。同時,安源黨員發展到20余人,團員發展到90人,並相繼成立了黨、團組織的安源地方委員會,俱樂部部員發展到1.2萬多人,黨、團、俱樂部組織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在“未傷一人,未敗一事”的前提下取得完全勝利,既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也鍛煉了工人的斗爭能力,激勵了全國其他地區的罷工斗爭。

中國工人運動的一面旗幟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很快領導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極大地激勵了全國工人的斗志。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擴大了黨的影響,樹立了中國工人運動的一面旗幟,是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工人運動的光輝典范。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充分顯示出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力量,砥礪鍛造了一支堅強的革命隊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劉少奇、李立三等人積極參與指揮安源路礦工人的罷工斗爭,積累實踐經驗,成為著名的工運領袖和黨的重要領導人。黨中央還派出多位中央委員和重要領導人到安源指導工作,接受鍛煉。1923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勝利一周年之際,到安源指導工作的就有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書記李維漢和中共中央委員高君宇。二七慘案后,黨組織將中共武漢區委領導成員陳潭秋、李求實等調到安源工作。稍后,湖南、湖北、安徽、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干部也奉調到安源工作,如黃靜源、唐紹予、吳化之、徐全直、易足三、盛得親、柳季剛、向五九、黃五一、何葆貞、李一純等。從蘇聯留學回國的任岳、蕭勁光、胡士廉、汪澤楷等於1924年秋奉派到安源工作。他們在推動安源工運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鍛煉,很多人后來成長為黨的重要領導人。從安源工人中走出的朱少連,曾任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朱錦棠曾任第四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袁德生曾任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此外,從安源工人中走出了數十位我黨高級干部和我軍高級將領,其中,高級干部有許建國、蔡樹藩、吳運鐸、肖華湘、袁學之、宋新懷等人,解放軍少將及以上軍銜的高級將領有蕭勁光、楊得志、丁秋生、王耀南等人。

安源工人運動在立足實際中開拓創新,為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積累了重要經驗。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產業工人中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開創了黨對工人運動的正確領導。到黨的四大時,安源黨員人數增至198人,佔全國黨員總數的近五分之一,是當時全國黨員人數最多、產業工人成分最集中的地方黨組織。中共安源路礦支部成立后3個月,就成立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作為黨團結和領導工人斗爭的公開機關。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的領導下,創辦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工人階級經濟事業組織——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發行了銅元票和股票,開展了兌換銀錢和儲蓄等業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金融事業的最初嘗試。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引入“蘇維埃制度”,由於這一組織形式“採用民主的集權制”,極大地增強了工人的團結,工人俱樂部也被稱為“半政權機關”“蘇維埃的雛形”。黨領導安源工人勇於開拓、敢為人先,為建黨初期的工人運動積累了寶貴經驗,有力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今年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勝利100周年,我們回望黨領導工人運動的奮斗歷史,既是對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深刻認識,更是為了進一步堅定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歷史自信。我們意氣風發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應當銘記安源作為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搖籃,堅持發揚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的優良革命傳統,為我們在新征程上贏得新的時代榮光。

安源革命斗爭創造的十六個歷史功績

1921年12月,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支部——安源團支部﹔

1922年2月,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的支部——安源支部﹔

1922年7月,創辦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人階級第一個經濟事業組織——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

1922年9月,爆發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

1923年2月,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發行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股票﹔

1923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的裁判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具有司法性質的機構雛形﹔

1923年6月,中共三大選舉產生了黨的歷史上最早的工人身份的中央委員之一——朱少連﹔

1923年8月,中共安源地委領導工人俱樂部開啟的廉政建設探索,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反腐倡廉實踐﹔

1923年8月,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發行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貨幣,興辦了最早的工人儲蓄事業﹔

1924年5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少年兒童組織——勞動童子軍(又稱“安源兒童團”)﹔

1924年5月1日,全國產業工人中最早自主設計建造、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工會大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講演廳落成﹔

1924年12月,創辦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所黨校——安源黨校﹔

1925年1月,青年團安源地委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三大前夕全國組織規模最大和產業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團組織﹔

1925年1月,中共安源地委成為中共四大前夕全國組織規模最大和產業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黨組織﹔

1927年9月,毛澤東在安源秋收起義軍事會議上開始了締造新型人民軍隊的實踐探索﹔

1927年9月5日,以安源工人為主體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在秋收起義中最早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本版圖文均由江西省總工會提供)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