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為青年教師插上騰飛的翅膀

——青年教師教學競賽10年回眸

鄭莉

2022年09月19日10:28  來源:《工人日報》

“現在‘矩陣’的提法隨處可見,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解放的關系?”“今天課堂的主題是:三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不會過時?”“勞動能帶給我們什麼?”……

2020年的金秋十月,一場翻滾著青春氣息的知識風暴席卷南京大學——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在這裡舉行。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35所高校、162名青年教師,分別參加了文科、理科、工科、醫科和思想政治等5個專項的激烈比拼。

舉辦了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兩屆全國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參與教師逾百萬,成為參與面最廣、學科門類最全、組織規模最大的全國性高水平教學類競賽——這項始於2012年的全國性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已經走過了10年歷程,通過“以賽促訓”,為一大批青年教師提供了歷練成長的舞台,打通了成就更多青年教學名師、科研專家、管理骨干的“進階通道”。

站在頒獎台上,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培養‘四有’好老師是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無論是強化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引領,還是提升教師們的素質、待遇,都需要做大做強群眾性教學競賽活動品牌,使之常做常新,煥發生機活力。”

青年教師“打擂台”

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以下簡稱青教賽)源於地方實踐,20世紀80年代,北京、天津、河南、湖北等地教育工會開始舉辦教學競賽。2012年,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正式舉辦國家級教學競賽,第一屆全國高校青教賽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10年來,青教賽獲得了飛速發展——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逐步開展了省賽,建立了省賽決出國賽選手的制度,形成橫向囊括高校、高職高專院校、獨立學院、民辦高校,縱向覆蓋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系級的全國性多層級教學競賽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性青教賽實現了學科組別和參賽人數的雙提升。據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第一屆國賽僅有文科、理科、工科,隨后學科設置逐漸演變。2018年,為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第四屆國賽增設思想政治專項組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為凸顯醫科重要性,第五屆國賽增設醫科組別。目前,國賽共設立文科、理科、工科、醫科和思想政治專項5個組別。

與學科一同擴展的還有競賽參與學校和參賽教師,2020年參賽人數達到了最高峰,比2014年增長近10倍。

全國性青教賽明確提出,要面向40歲以下的全國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開展。參賽教師平均年齡集中在35歲~36歲,以副教授和講師為主體,少數民族教師和外籍教師也有所參加。例如第三屆國賽93名選手中,有10人來自壯、滿、傣、藏、回、蒙古、土家、維吾爾等少數民族,有1名外籍教師獲得理科組一等獎。

在國賽的帶動下,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舉辦了省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其中29個省(區、市)由省級工會與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人社部門聯合舉辦。與此同時,各地舉辦的競賽在學科設計上也各具特色。比如,吉林舉辦了本科高校智慧課堂教學創新大賽﹔雲南由最初的高等師范院校綜合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發展為現在各類高校參與的教師教學競賽﹔內蒙古為體現民族特色,設置了蒙語授課組﹔貴州單設高職高專理科、高職高專工科組,等等。

隨著青教賽在全國的逐步深入,一大批高校紛紛開展了校級競賽,吉林、湖南、廣西、四川等省市校賽開展率更達到100%。許多學校還為更好培養青年教師建立了專門的培訓機制,並制定了授予榮譽稱號、給予物質獎勵、職稱評定優先等激勵措施。

“三尺講台”廣闊舞台

2021年,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開展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促進青年教師成長情況”專題調研,全國24個省級教科文衛體(教育)工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工會提交了調研報告,9840位參加過各層級教學競賽的青年教師參與了問卷調查。調研發現,青教賽成為促進青年教師隊伍成長的主要途徑。

“青教賽以‘上好一門課’為宗旨,融合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理念,是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重要平台,也為參賽教師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和空間。”調研顯示,有95%的教師認為青教賽對個人成長有幫助,94%認為對提升教學能力有幫助,72%認為參加青教賽對於提升個人科研能力有幫助。

“以賽促訓”是青教賽的重要目標。備賽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了培訓機制,支持青年教師們提升教學能力,有的學校還將教學競賽作為培養中青年教師、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據不完全統計,70%以上的省為參加國賽和省賽選手建立了培訓機制,50%以上開展校賽的高校為選手建立了培訓機制。

不計其數的青年教師從青教賽這個大舞台上騰飛:有人獲得學校給予的獎金和績效分配傾斜,享受職稱評定、行政提拔等晉升綠色通道﹔有的擁有了創新工作室、教學團隊,與加入其中的各類型優秀教師一同開展教學創新研究,並實現師資培養﹔更多人因備賽、參賽獲得教學啟迪,激發了教學熱情,提升了教學水平。

多地工會提供的調研報告也顯示,優秀青年教師通過競賽脫穎而出,由當年青澀的“青椒”成長為專業教學骨干、教學能手、課程負責人、團隊負責人,甚至躋身教學名師的行列,在全國各級各類教學大賽、一流課程、教學成果、教學改革項目,以及教材、課程和團隊建設,各類科研項目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對學校高質量發展和教學示范引領起到了巨大作用。來自山西省教科文衛體工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全省2017年和2018年獲獎青年教師晉升副教授的比例分別達到66.67%和62.5%﹔獲獎青年教師半數以上成為省一流課程負責人。

目前,全國性青教賽已納入全總“十四五”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還可優先推薦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

對標國賽,多數省賽制定了多層次、多種類的配套榮譽激勵措施。對23個省級教育工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工會的調研顯示,各省除了為獲獎選手頒發獎証外,18個省份配套省級五一勞動獎章﹔7個省級教育部門配套教學類榮譽﹔3個省級人社部門配套技術能手稱號。尤其是甘肅、福建、江蘇等省的配套榮譽種類較多,甘肅兼有工會、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的榮譽稱號,福建兼有工會、教育部門和婦聯的榮譽稱號,江蘇兼有工會、人社部門、共青團的榮譽稱號﹔河南等省市明確規定競賽成績成為教師評價、職稱評聘、級別晉升等的重要依據﹔湖北省共有415名選手被授予“湖北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重慶市90%的高校建立了對青教賽獲獎教師重點培育、技能培訓、項目支持和學歷進修等制度。

建功新時代的“青椒”們

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負責人案頭,擺著一本厚厚的“成績簿”——

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吳剛,已經成為東南大學副校長,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特聘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文科組一等獎的冷江山,實現了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主持了兩個校改項目,完成了一個社科基金項目、一個重大課題子項,成為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喻玲,先后獲得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普通高校教學能手,成為湖南省“我最喜愛的青年教師”﹔

在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太原理工大學教師吳旭和遼東學院教師劉越,一位成為國家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另一位創新開展“行走中的雲端思政課”,把“最難講”的課講得“最精彩”,圈粉無數……

青教賽的價值,正體現在每一位青年教師的成長中。為最大限度發揮青教賽對青年教師的帶動作用、對社會的輻射作用,教科文衛體各級工會多措並舉、強力推進——

在國家級層面,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分批組織國賽一等獎獲得者赴中西部地區巡講,通過現場觀摩交流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方式,擴大活動輻射面和教師受眾面,搭建教師之間的交流平台。近年來,國賽還實現了全程網絡直播,並建立“青教賽APP”平台,集納全國青教賽獲獎教學視頻和巡講視頻,為廣大教師特別是邊遠地區教師提供學習資料。

省級層面,天津為優勝教師錄制公開課、編印優秀教案精選集,舉辦高校青教賽獲獎選手和中學思政課青年教師教學研討活動﹔江蘇支持參賽選手在專業團隊的協助下進一步優化升級課件,嘗試和運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山東整合校內現有的優秀教師教學資源,成立青年教師教學團隊創新工作室。

校級層面,浙江工業大學每年開展一流課程建設與教學創新、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混合式教學、全國高校青教賽經驗分享等系列教學研討、培訓活動﹔石河子大學組織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來自18個學院的青年教師代表現場觀摩,並進行了網絡直播……

遇到好老師是一個人的幸運,擁有源源不斷的好老師帶來的是民族的希望。10年中,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步入職業發展快車道,站在了建功新時代的廣闊舞台上,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發光發熱。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