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生祥
2022年09月23日09:18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建立困難職工結對幫扶制度、圍繞優勢產業開展技能競賽、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工會組織……隨著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落實,一件件暖心實事辦成辦好,青海工會以扎實有效的工作讓職工群眾感受到工會組織的溫暖。
日前,記者走進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工會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這座位於高原戈壁的愛心驛站不僅設備設施完善,而且安排了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和維護。據悉,近年青海省各級工會累計投入資金2220.51萬元,建成585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工會通過出台政策、健全機制、加大投入、創新服務等,做優四季送、技能競賽等傳統品牌,做強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職工醫療互助保障等優勢品牌,做好送健康體檢、戶外服務站等特色品牌,精准服務職工群眾,努力解決職工群眾的煩心事、基層工會的困難事,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生活品質。
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
“我兒子患有神經性母細胞瘤,家裡積蓄已花光,多虧工會及時將我們列為幫扶對象,送來了4.9萬元救助金。”海東市第一人民醫院職工馬某和丈夫原本不屬於建檔立卡困難職工家庭,今年初,海東市總工會了解到馬某家的情況后將其納入救助范圍。
近年來,青海工會建立健全困難職工家庭監測預警和預防返困機制,加強對困難職工、低收入職工家庭生活的動態監測與跟蹤回訪“回頭看”,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制度,實現對建檔困難職工結對幫扶全覆蓋。同時,探索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成果同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有效銜接,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4.3萬名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
10年來,青海工會籌集送溫暖資金3.66億元,走訪企業5000多家,慰問一線職工和困難職工36萬人次。各級工會統籌發揮全省70個縣級以上幫扶中心和8400個基層幫扶站點作用,共投入幫扶資金3.47億元,開展專項幫扶8.04萬人次,構建起常態化梯度幫扶長效機制。同時,加大職工醫療和生活互助保障力度,累計參保職工群眾177萬人次,結報11萬人次,結報互保金超過1.4億元。
建功立業活動助力高質量發展
“這是我第3次參賽,參賽隊伍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平台上比拼技藝,收獲很大。”拉面匠馬武明在2021年青海省拉面行業技能大賽上展絕活,嫻熟的手法讓現場觀眾贊嘆不已。
近年來,青海工會打造“指尖上的青繡”“舌尖上的拉面”等民族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青海省總工會先后與廣東省、上海市、海南省總工會聯合舉辦拉面行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培養造就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拉面技術工人隊伍。
10年來,青海工會聚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圍繞光伏、新能源等優勢特色產業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緊扣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舉辦10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涉及工種1000多個、參賽職工250萬人次,涌現出1061名技術狀元、5182名優秀選手。同時,深化“五小”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命名105個全國和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選樹“青海高原工匠”44名,省級“工人技術明星”89名。推薦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77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5個、獎章98個和全國工人先鋒號113個。
做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
“加入工會組織,心裡更踏實了。”2021年7月,生態管護員香巴求培在談到加入工會組織時說。針對生態管護員分布在草原深處,集中起來較為困難等特點,青海工會按照系統工會、基層工會、工會分會、工會小組四級組織架構,力推三江源、祁連山等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全部入會。
不僅如此,10年來,青海工會以單獨建會、聯合建會、行業建會等多種方式,將9.4萬名貨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吸引入會。
貨車司機中多數人不符合購買青海省職工醫療互助保險的條件,為此,青海省總工會協調省交通物流行業協會出資10萬元,為1120名貨車司機購買補充醫療保險。
10年來,青海省總工會安排1億多元資金支持鄉鎮(街道)工會工作﹔協調北京等六省市工會投入資金7633.7萬元,援助青海六州涉藏地區工會建設服務職工項目471個﹔投入資金2460萬元為8.2萬名生態管護員、貨車司機、快遞員等開展免費體檢。
此外,青海工會推動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實施“法院+工會”多元化解勞動爭議工作。10年累計組織律師志願者1000多人開展公益活動1000多場次,調處勞動爭議案件3000多件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次,援助農民工1萬人次,幫助挽回經濟損失5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