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李東飛參與建設的水利工程遍布天山南北,他的追求是“精品工程”——

戈壁灘走來興水人

吳鐸思

2022年10月10日09:25  來源:《工人日報》

“進展如何,有沒有困難?”天山深處,塔裡木河上游,在機器轟鳴聲中,李東飛仔細向施工人員詢問。工地現場,大型機械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裡正在建設世界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壩。

李東飛是葛洲壩集團第三工程公司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Ⅰ標項目部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

“工程最大壩高247米,壩頂寬度576米,壩體填筑總量2260萬立方米。”李東飛說,項目地質條件復雜、技術難度大、自然條件惡劣,對施工要求極高。每天一早,他都要來現場檢查項目建設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今年42歲的李東飛從事水利施工管理工作24年,2015年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范”稱號。

戈壁深處磨煉意志

“當年比現在還要瘦,每天頂著太陽在工地扛了半年的鋼筋,雖然很苦,但對我一生的影響特別大。”20多年過去了,李東飛對剛參加工作時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

1998年,18歲的李東飛中專畢業后,從老家重慶來到位於新疆和田地區的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他從烏魯木齊坐著大巴車走了三天三夜才到達工作現場。雖然出發前曾有人告訴他這裡條件艱苦,但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感到震驚,周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揚起的風沙刮過石頭房子,吹向遠方。

懷揣“干出一番事業”的決心,年輕的李東飛沒有抱怨,他干起了最苦最臟最累的活,扛鋼筋、推斗車,螺紋鋼把他的手磨得起了血泡,他也偷偷抹過眼淚,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那時候南疆風沙大,天天刮沙塵,為了方便洗頭,我們幾個年輕人都理成了光頭,清洗時用毛巾一抹就好。”在這裡,李東飛熟悉了水利工程的每道工序,還學會了電焊和攪拌機維修技能。

“本來實習期3個月,結果一干就是半年,艱苦的環境磨煉了我的意志,也收獲了成長。”李東飛告訴記者,2010年這項工程同時榮獲“魯班獎”“大禹獎”“詹天佑獎”三項大獎。

把每一項工程建成精品

2012年3月,李東飛調任塔城白楊河水庫溢洪洞工程項目經理。

第一次當項目經理,他接手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原來,這是個管理型項目,產值不足1000萬元,前期已經虧損200余萬元,工期嚴重滯后。

“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管理人員加上我才5個人。”李東飛回憶說。

在溢洪洞混凝土澆筑開始時,為保証澆筑質量和工期進度,李東飛在施工現場連續奮戰了兩天兩夜,組織開會研究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累得說話聲音都沙啞了。

經過努力,這項工程在2012年11月按期順利完工,並扭虧為盈。其中,混凝土工程的外觀、質量均受到自治區建管局的高度贊揚,並將混凝土工程作為樣板工程供其他單位學習。

瑪納斯石門子水庫、精河縣沙爾托海水庫、烏蘇特吾勒水庫、哈密柳樹溝水庫……20多年來,李東飛參與建設的水利工程遍布天山南北,他也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肩負項目建設重任的領頭人。

在李東飛看來,水利工程關乎千家萬戶,作為建設者,要努力把每一項工程都建成精品。

幫助年輕人找到奮斗價值

在大石峽水利樞紐項目部的李東飛勞模創新工作室裡,架子上擺滿了各類獎狀和獎章。

在李東飛帶領下,項目部已申報專利13項,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9項現場技術優化創造效益約1700萬元。

“師傅對我們特別嚴厲,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在徒弟眼中,李東飛追求完美,尤其注重提升徒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水平。

目前,李東飛所帶領的項目團隊平均年齡29歲,為了幫助這些年輕人成長,創新工作室選拔16名業務骨干,圍繞項目生產經營任務開展創新創效活動,凸顯“勞模領跑+團隊合力”優勢,培養出了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

大石峽工程Ⅰ標項目部計劃工程管理部主任助理白林就是李東飛徒弟中的佼佼者。2017年,他開始跟著李東飛學習,5年來,他不僅成長為青年骨干,還獲得了21項國家專利。

“我要做的就是,挖掘年輕人的潛能,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幫助他們在項目部找到奮斗的價值和意義。”李東飛說。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