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2022年10月13日09:20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安徽省總工會女職工部干部蘇菱在基層蹲點期間,從日常小事入手,著力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努力架起工會所能和職工所盼、企業所需之間的“橋梁”。
蘇菱是安徽省總工會女職工部的一名干部。7月初,她作為安徽省總駐滁州蹲點組的一員,開始為期3個月的蹲點工作。
這是她在安徽省總工會機關待了4年5個月后,第一次以“全日制”的方式走出機關,去基層蹲點。同樣是做著服務職工的工作,蘇菱卻能明顯感受到,在機關工作與在基層零距離接觸一線職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走近職工才能發現問題
7月7日是蘇菱進入滁州東菱公司蹲點的第二天。她走進企業注塑車間,開始了和車間工人同吃同勞動的生活,但這只是第一步,她更希望借此了解企業所需和職工所盼。
東菱公司女職工和45歲以上職工分別佔比一半以上,車間裡的大部分職工都是蘇菱的“工友大姐”“工友大哥”。注塑車間實行兩班倒制,因為斷電重啟損耗非常大,流水線上的機器開機后就不能隨便停下來,一個班通常要干10個小時,工友們隻能輪流吃飯,很是辛苦。
從觀察食堂吃飯時工友們愛吃什麼菜,到注意工友們聊天時愛聊什麼,蘇菱用心記錄著每一個細節。她常想:作為一名工會干部,我該如何為他們做好服務?
有一天,蘇菱和一位有腿疾的工友大姐聊天,問她需不需要心理健康服務。工友大姐說:“有時間隻想多掙點錢,焦慮和委屈都能自己消化掉。”這給蘇菱帶來很大觸動,走近職工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悟:“很多基層一線職工希望得到更實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服務,工會在這方面還需要下更大功夫。”
蹲下去后對工會職責理解更全面
“提到工會所能,我所想到的都是一些維權、選樹勞模先進等典型事例和工作品牌。”蹲點一段時間之后,蘇菱覺得,此前她對工會維權服務職責的理解還是不夠全面。在對園區企業的持續調研中,蘇菱切實體會到:工會所能和職工所盼之間還有一段路需要打通,和企業所需之間也還有“橋梁”需要搭建。“距離越近越能更好地服務職工。”她說。
蘇菱發現,在一些民營企業,存在著工會經費不獨立、工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工會主席的個人能力等問題。“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頂層設計將相關部門的項目和補貼申報、工會普惠活動等和設立獨立工會經費賬戶挂鉤。”她開始思考解決之道。
在了解到滁州市總工會已經出台政策,對非公企業兼職工會主席進行考核和分級補貼時,蘇菱覺得,這種加強激勵引導的做法可以結合實際進行推廣。
讓基層工會“駐在職工心裡”
“找好切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就能逐步搭出整體工作框架。”蘇菱覺得,小切口解決大問題,而要找到切口,首先要讓基層工會“駐在職工心裡”。
蹲點組一行首先組織女職工觀看線上預防性騷擾公益講座,讓她們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和工會的教育職能。隨后指導企業結合民主管理,召開職工零距離溝通會,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讓職工充分表達意見。在推動基層工會走向規范化的過程中,蹲點組一行還著力為職工辦實事,在園區推動創建一家托育室就是其中之一。
多次調研並了解相關政策之后,蘇菱和同事起草了園區牽頭企業辦、園區牽頭學校辦、企業牽頭合作辦3個版本的托育方案,並聯系合肥一家托育機構,為有意願的單位提供公益性技術指導。
“目前,如何推動民營企業辦托育機構還在探索中。但隨著工會協同相關部門的大力推進,職工家庭的托育服務需求很快會得到解決。”蘇菱對此很有信心。
蹲點接近尾聲,蘇菱有了更多收獲。她說:“在努力推進工作中,我更加明白,要想把事辦成,就得‘一鍬一鏟、一土一石’發力,直至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