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會在59個科室建起59個職工小家——

【走進職工之家】為白衣天使打造“避風港”“力量源”

李國

2022年10月31日16:29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會實現職工小家對全院59個科室的全覆蓋,並不斷豐富“家”的內涵。同時,通過開展職工評家活動,提升職工之家的服務水平,讓“家”充滿活力和溫暖。

 

“我們醫院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的職工小家名為‘雁之隊’、消毒供應中心的職工小家名為‘向日葵小家’……”日前,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會副主席余維倩指著幾張建“家”照片,對前來取經的兄弟單位工會負責人說,“醫院把‘家’建在科室裡,有科室就有‘家’。”

該院自2013年啟動職工小家創建工作以來,堅持“思想建家、發展興家、服務暖家”的思路打造“家的N次方”,實現職工小家對全院59個科室的全覆蓋,並以“小家好不好,‘家庭成員’說了算”的考評方式,把職工之家建設成“黨政群”的“連心橋”、職工排憂解難的“避風港”和促進醫院持續健康發展的“力量源”。

把“家”建在科室裡

記者日前在“向日葵小家”看到,兩名職工正在裡面休息,溫馨小屋、職工讀書角、科務公開欄等區域布置,讓整個職工小家充滿輕鬆、和諧的氛圍。

腫瘤醫院工會原主席胡春告訴記者,2013年,醫院決定把職工小家的創建工作與醫院黨建、文化建設和科室管理等相結合,但沒有場地、業務科室不理解、沒有經驗等問題成為擺在該院工會眼前的一道道難題。

經過一番摸索,該院工會決定把“家”建在科室裡,並選取10個科室進行試點。

“剛開始,10個試點科室的職工小家只是劃出一個地方,購置一些書籍、物品,經過不斷地努力完善,才變得規范起來。”胡春說。

2014年,該院工會開始在全院所有科室打造職工小家,“有科室就有家”“一科室一特色”成為該院特有的建“家”方式。例如,病理科的職工小家設置了餐飲區、休閑區、閱讀區等,同時鼓勵外出參會或學習歸來的醫生在職工小家為大家講授所學到的新知識。

打造“家的N次方”

在胡春看來,不僅要讓“家”建起來,同時更要豐富“家”的內涵,使其真正活起來、用起來。

在醫院黨委等部門的支持下,院工會通過打造“家的N次方”,賦予職工小家文明、溫暖、民主、安康、效益的精神內涵。

余維倩介紹,59個職工小家的“家長”由各科室主任和護士長擔任,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家務會”,將大政方針、行業政策、黨風行風以及心理疏導、職業規劃等作為重點學習、討論的內容。同時,嚴格執行“職工生病住院必看、過生日必賀、有困難必幫、有重大事情必談、有家庭矛盾必勸”的慰問制度,並將全院460余名退休職工納入職工小家管理范圍。

該院還將職工之家的溫暖對外傳遞,自2018年起,18個科室職工小家通過每年一次家訪、每年1000元、每年一封家書、每月一次電話、一本成長相冊的方式,為重慶市忠縣石子鄉18名留守兒童送去關愛。

“家”好不好,會員說了算

截至目前,該院29個科室獲評“重慶市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職工小家”,14個科室獲評“重慶市模范職工小家”,醫院先后獲得“重慶市模范職工之家示范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當被問及其中的秘訣時,胡春給出了答案——“家”好不好,要讓會員說了算,“測評不留死角,驗收凸顯特色,把建‘家’的評判權真正交給會員。”該醫院工會自建“家”工作開展以來,不斷健全完善會員評家、財務管理、經費審查等各項民主制度,為“家”注入活力。

記者在該院“會員評家民主測評表”上看見,職工評家包括組織健全、促進科學發展、履行職責以及對職工之家的建議等內容。同時,該院工會每年對59個職工小家進行驗收並給出相應評價。

此外,該院工會根據評“家”結果、職工實際需求以及醫院發展需要,每年設定一個建設主題,如小家內涵建設年、科室文化建設年、技能練兵年、民主文化建設年等,豐富建“家”內容,助力醫院發展。

據悉,該院職工小家建設在工會會員評家中連續7年滿意度超過98%,累計接待市內外150余家單位來醫院工會交流職工小家建設經驗。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