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鏡頭裡的工程之“眼”

張擎宇

2022年11月22日14:00  來源:《工人日報》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水電五局浙江天台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部,測量隊的小伙伴就叫上筆者出發了,今天他們仍然是去野外作業,筆者今天將跟拍“最班組”短視頻。

路上,測量隊隊長王志浩侃侃而談:“俗話說,測量是工程的‘眼睛’。從動工到結束,測量人都要精准布控,這是一項很細致、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毫厘不差才能精准控制工程質量。”

“我對爬山感受可深著呢,你可以多拍拍這類鏡頭,現在我看到山就腿軟,路上的倒刺把衣服都刮花了。”剛入職的小伙胡祥旭認真地告訴我。

一路上踩著雜草和石塊,背著沉重設備的我邊聊邊喘,手腳並用地終於爬上了今天作業的第一個山頭。幾個“安全帽”突然從山頭草叢間冒出來,驚落了野草頭頂的串串露珠。

稍作休整,他們便熟練地操作起了測量機器人、測量無人機、三維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和傳統全站儀測繪相比,現在的設備無論是測繪效率、減少受干擾程度,還是獲得數據的精准度都提高很多。”王志浩繼續津津樂道這些“黑科技”,他講這麼細估計是怕我聽不懂。

架設、調整儀器、定樁、復測,他們把圖紙上一個個加密的測量控制點反映成實物。筆者也趕緊啟動無人機,將鏡頭對准了認真工作的隊員們。

山間的雨說來就來,剛剛還艷陽高照的天空突然落下了小雨。原本想表現“烈日炎炎揮汗如雨”的場景,突然變成了“既有雨趣又有淋漓之苦”的雨中即景。“爬山、鑽草叢,遇到下雨天這都很正常。不過,現在新技術、新設備可以實現非接觸測量,不用像以前那樣擔驚受怕地去一些危險的地方了。”王志浩說。

一上午的作業完畢,每個人身上都濕透了,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

回到辦公室,隊員們加緊完成採集數據的電腦錄入,把白天的成果整理繪制成三維地形,把三維地形與真實地貌和各種數據在測繪軟件中結合到一起。筆者了解到,近年來,公司深入改革,測量隊由十年前的百余人精簡到19人。有了“黑科技”設備的加持,不僅測繪精確度得到提高,還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人力投入。

王志浩告訴筆者,測量人的水平“沒有上限”,他們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在峽谷深山和建筑工地作業,要不斷學習更先進的測繪技術,操作更先進的儀器,稍有惰怠就有可能跟不上時代。筆者突然明白,他們不僅傳承了老一輩測量人“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在向著創新之路前行。而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四川省優秀測繪工程獎銅獎等榮譽正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與褒獎。

鏡頭記錄了測量隊的日常,每幀每秒背后都是生動的故事,而每天的工作遠比三分鐘的短視頻精彩得多,也艱辛得多。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