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11年考証12本有何用?車間工人這樣回應質疑

“通過學習,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在的改變同樣有價值”

張嬙

2022年11月25日14:05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車間工人張淑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他自學11年考取12本証書,一步一個腳印實現兒時夢想的經歷,刷新了許多人對“農民工”的認知。在一片贊美和質疑聲中,張淑寶始終堅持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他說:“農民工一樣可以有思想、有素質、有文化,這與我們的身份並不矛盾。通過學習,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在的改變同樣有價值。”

11月24日,記者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的工廠車間見到張淑寶時,他剛剛結束12個小時的夜班,雖然略顯疲憊,卻不減健談本色:“我手機裡就有《工人日報》的APP,我看到了工人日報對我的評論。評論中,有網友說,手握一堆証書繼續在工廠打工到底有沒有意義?對此,我有話說。”

農民工、11年自學考証12本、勵志哥……最近一段時間,諸多標簽的疊加讓這個不安於現狀的車間工人火了,他的勵志故事也激起了網絡漣漪。對此,張淑寶說:“農民工一樣可以有思想、有素質、有文化,這與我們的身份並不矛盾。通過學習,我變得自信、健談……這種內在的改變同樣有價值。”

迫於無奈的選擇

山東大學新聞學、廣告學本科,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高中教師資格証……在張淑寶並不寬敞的家裡,書桌最右側櫃子裡,整齊碼放著6本高校畢業証書和6本資格証書,這是他靠著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實現的夢想。

張淑寶出生於山東泰安新泰市農村,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庄稼人,父母辛苦一年收獲的糧食也隻能換來不足2000元的收入。金錢的拮據讓他從小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唯有讀書才能擺脫貧困。

1998年,多年的苦讀終於換來一紙省城的中專學校錄取通知書,全家人卻為學費犯了難。“三年的學費是10980元,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也供不起。”回憶起當年的窘迫,張淑寶仍然眉頭緊鎖,父親借遍了所有親戚,也隻湊來1500元。

一邊是父親的為難,一邊是改變命運的機會,痛苦掙扎之后,張淑寶決定放棄讀書。當年9月,當同班同學奔赴夢想的時候,16歲的張淑寶背起了行囊,決定外出務工。

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張淑寶隻能打零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下班后與幾十位工友擠在工棚裡休息是他生活的全部。雖然身體疲憊,他依然沒有放棄閱讀的習慣,同寢的工友們打牌消遣的時候,張淑寶總是默默拉上床鋪的帘子,通過讀書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特別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裡面幾位主人公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故事時常激勵著我。”張淑寶的書桌上,一本厚厚的《現代漢語詞典》早已紙張泛黃,有些邊角甚至起了毛邊兒,“這本詞典是我語言文學的基礎,我逐字逐句讀了3遍。”

重拾夢想的鑰匙

擋車工、翻砂工、建筑工、搬運工……在外打工6年,張淑寶奔波於濟南、淄博、江西等地,始終靠著力氣賺取微薄的收入。

2009年,張淑寶想要參與當時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的內部選聘,卻卡在了“專科以上學歷”。這次的經歷刺痛了他,積蓄在心中多年的夢想再次被喚醒。2010年,張淑寶走進青島市即墨區招考辦,報考了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當時誰也沒告訴,畢竟隻有初中學歷,能不能成功,我心裡也沒底。”張淑寶笑著說。

《古代漢語》《文學概論》《外國文學作品選》……面對這些專業的教材,隻有初中學歷的張淑寶反復研讀琢磨。“為了保持清醒,我每隔十幾分鐘就把腦袋浸在冷水裡,泡一會兒再繼續學習。”白天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后,張淑寶就把自己關在小閣樓裡自學教材,平時連坐車、排隊的時間也不舍錯過。

半年以后,當他第一次走進考場,看著考點一個個青春朝氣的臉龐,已經29歲的張淑寶羞得一直低著頭。因為激動和緊張,他的手心沁滿了汗水,把試卷都洇濕了,張淑寶迅速調整狀態,全力以赴地奮筆疾書。

12門課程,張淑寶僅用一年半時間便一次性通過,這個速度讓許多同期備考生都羨慕和贊賞。看到張淑寶拿回的山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科畢業証書,妻子心疼地埋怨說:“你這人咋就這樣呢!”父親則摩挲著紅通通的畢業証,轉身從抽屜裡拿出了張淑寶當年的中專錄取通知書。

后來,張淑寶在專科基礎上,又考取了同校同專業的本科。十年時間,他先后報考了山東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校的新聞學、廣告學等本科,並順利畢業,同時考取了人力資源管理師、高中教師資格証等專業証書。少年時期的遺憾,終於得到彌補!

重新定義“農民工”身份

苦學11年,甘心隻當一名車間工人嗎?面對一些網友的疑惑,張淑寶說,隨著國家對產業工人的重視,自己的收入已經趕超公司剛畢業的大學生,“人到中年,肩負的責任何止一二,我認為自己首先要為一家老小負責,再去考慮實現自己的理想。”

妻子不善言辭,對於張淑寶自考的事情卻一直默默給予支持。每次張淑寶出門考試,她都主動幫忙收拾行李,有時還半夜騎電動車送他去火車站。考取的文憑和証書多了,妻子也越發崇拜張淑寶,幫他把証書收拾得整整齊齊。

張淑寶的行為也影響著兩個女兒。一次,大女兒就讀的小學組織演講比賽,本來她顧慮很多,沒有信心參加,后來想到自己爸爸的經歷,就鼓勵自己勇敢報名:“爸爸那麼累都能自考文憑,我為什麼就不能參加演講比賽呢?”

經媒體報道后,伴隨社會各界關注出現的,還有對張淑寶自學考証出發點的質疑。“大部分都是點贊和鼓勵,認為我的經歷對現在的年輕人是一種很好的引領,但也有人認為我是通過考証滿足虛榮心,甚至連我身邊的工友也會毫不掩飾地調侃。”張淑寶說,面對這些聲音,自己往往選擇一笑了之,學習豐富自我的過程隻有自己最能體會。

“以前的我特別內向自卑,通過學習和一次次的突破,我變得更加自信和健談,寫作、感知、觀察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綜合提升,這種內在的改變同樣很有價值。”如今,40歲的張淑寶已經定居青島市即墨區,在一家韓資企業從事車間工作,他更享受當下精神世界的富足。

學歷提升的這些年,張淑寶一直筆耕不輟,先后創作出300余篇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就在11月13日,他的微信公眾號“農民工者”正式開通,熱愛文學的他有了新的抒發載體。

未來,他期待有機會能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演講的形式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知識傳播給更多熱愛文學的朋友,向大家普及“終身學習”的理念。他說:“希望自己的真實經歷,能鼓勵到那些正處在迷茫狀態的年輕人,幫助他們認清人生的方向。”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