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李超與工友在生產一線聚力創新——

工廠車間是產業工人最好的創新天地

劉旭

2022年11月28日14:39  來源:《工人日報》

在遼寧鞍山,鞍鋼集團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內天車走行、軋機轟鳴,到處是一派緊張而繁忙的工作景象。李超一大早就趕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除了渴望與他切磋解決技術難題,工友們還期待他工作之余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講。

黨的二十大代表、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首席技師李超,19歲進車間當鉗工,先后解決生產難題260多項,獲得國際、國家發明展覽會金獎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9項、專有技術6項,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5億元。他主導完成的冷軋機乳液分區自動吹掃裝置的研發和應用項目,在2014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從一名普通的鉗工,到負責設備運行維護的技術“大拿”,這個從工廠車間走出來的黨代表散發著“創新”氣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創新,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創新的重視,也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李超說,“對我們產業工人而言,工廠車間就是最好的創新天地。黨和國家為咱們創新創效制定了更為廣闊的藍圖,建設高質量發展新鞍鋼征程上,我們的舞台會更加廣闊。”

創新工作室裡,有一句醒目的標語:“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

李超創新工作室成員、四分廠精整作業區運行主管工程師葛亮感慨地說,在這個產品日新月異、產業瞬息萬變的時代,產業工人隻有不斷提高技能水平,才能在建設制造強國、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來到鞍鋼冷軋二分廠,這裡的聯合機組改造工程項目是冷軋廠即將實施的重大改造項目,李超也是該項目的機械專業技術負責人。他向職工們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共同探討制約生產的難題。隨后,他又帶領改造團隊成員仔細梳理審校聯合機組改造工程項目圖紙。過程中,李超還結合自己的感受,向工友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內容。這是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真實體現。”

李超對創新的執著和堅持,影響和帶動了身邊的年輕人不斷進步。張鳳亮,李超的簽約徒弟,在李超的指導下,通過學習TRIZ創新思維方法,創新總結出“添新用舊,持續更新”操作方法,使壽命進入劣化期的軋機主傳動潤滑油充分吸收新油成分,持續提升性能指標,避免該系統潤滑油劣化報廢的損失,可一次性節約油脂費用40余萬元。

在遼寧,“產改”正在全速推進中。近5年,遼寧省委組織部從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5.3萬名,佔新增黨員的13.1%。省人社廳建立健全了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工作機制,持續完善了技能人才工作政策體系。省總工會聯合多家單位為職工成長成才搭建平台,持續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不斷深化“五小”等群眾性創新活動,5年來,參與企業8萬多家、覆蓋職工800余萬人。

談到未來規劃,李超信心滿懷:“我們產業工人趕上了好時候,應該抓住時機、加倍努力,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生產一線聚力創新,為新鞍鋼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遼寧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產業工人力量。”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