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擰螺絲“擰”出世界冠軍、刮膩子“刮”成全球第一……

當農村青年登上世賽技能之巔

王維硯

2022年12月23日14:35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在參加歷屆世界技能大賽的參賽選手中有不少人來自農村。他們苦練技能成為冠軍后,打開了向上流動的通道、開啟了人生的倍速模式。他們的逆襲故事,也讓更多農村青年看到,練好一技之長同樣能走上人生巔峰。

擰螺絲“擰”出世界冠軍、刮膩子“刮”成世界冠軍……最近這些熱搜上的詞條,讓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這群閃耀世界技能舞台的年輕人。

在剛剛結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我國代表團共獲得21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和5個優勝獎,位列金牌榜第一。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被稱作“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在此之前,我國已先后派出179名選手參加5屆世賽,累計獲得36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和58個優勝獎。

在這些攀上世賽技能之巔的技能小匠中,有不少人都來自農村。用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夢想、打開向上流動的通道,在技能賽場的出色表現,讓他們的成長開啟了倍速模式,收獲了遠超大多數同齡人的獎勵、榮譽和關注。他們的逆襲故事,也讓更多農村青年看到,練好一技之長同樣能走上人生巔峰。

在生產一線成為頂尖工匠

從2015年19歲的曾正超在第43屆世賽摘得我國在焊接項目上的首金開始,中國選手在焊接項目上實現了“三連冠”。

“很多孩子吃不了練焊接的苦,農村娃有韌性、能吃苦。”3位冠軍都是攀枝花技師學院教師、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中國集訓隊教練組組長周樹春帶出的徒弟。

曾正超來自四川攀枝花米易縣貧困家庭,第44屆、45屆世賽焊接項目冠軍寧顯海、趙脯菠來自四川涼山州的偏遠山村。備戰世賽期間,他們每天都要高強度訓練十幾個小時,手臂上“爬”滿被焊花燙傷的疤痕。

世賽奪冠歸來,“想在生產一線發揮更大作用”的曾正超和寧顯海,先后成為中冶集團十九冶的一線焊接工人。他們跟著項目跑,把在世賽賽場上練就的“大心臟”和高超技藝帶到了項目一線,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把一道道漂亮的焊縫“縫”在了世界各地。

幾年來,曾正超常年扎根在國內外的工程項目一線,“哪裡需要就奔赴哪裡”成了他的工作常態。如今,他已是中冶集團中國十九冶重慶分公司工程技術部副部長。

寧顯海也在一身泥土一身汗的歷練中,攢足了項目經驗。2018年12月,他前往印度尼西亞德信高爐項目所在的莫羅瓦利青山工業園區,接受急難險重焊接任務的挑戰﹔2020年7月,福建羅源項目現場焊接遇到技術難題,他立刻沖進項目施工一線……

在周樹春看來,生產一線遇到的焊接難題更為復雜,沉在生產一線“解題”,有利於這些技能小匠們成長為行業、企業需要的頂尖工匠。

今年6月,曾正超和寧顯海一起獲評中國五礦集團首批特級技師,在“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的成長階梯上又向上了一步。

走上講台成為工匠之師

今年是第43屆世賽汽車噴漆項目冠軍楊金龍走上講台的第7年。其間,他為行業培訓出了300余名技師、1000余名高級工,還成立了楊金龍技能大師工作室。

選擇成為工匠之師的世賽獲獎選手不在少數。據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發展情況調查研究》(以下簡稱《研究》)顯示,參賽選手獲獎后留校或在工作單位任教的比例高達73%。

1994年,楊金龍出生在雲南保山的一個小山村。2009年,他選擇讀技校時,村裡不少人替他惋惜,“學技能沒有上大學有前途。”2015年,他在巴西聖保羅世賽賽場奪冠的消息傳來,村民們都感到驚訝,“學技能還能當世界冠軍”。

站上世界技能之巔后,楊金龍拒絕了多家企業的高薪聘請,回到母校杭州技師學院任教,“想把技能和參賽經驗傳授給更多學生,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准”。

2017年,楊金龍指導同門師弟蔣應成獲得了第44屆世賽汽車噴漆項目金牌,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項目上的蟬聯。

和師哥楊金龍一樣來自雲南保山農村的蔣應成,奪冠后也選擇留在母校執教。

2018年,蔣應成重回了一趟讀初中的學校,看著教室裡的山村孩子,他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那次,他向母校捐贈了5萬元,用於資助困難學生,還在當地成立大師工作室,幫助青少年學習技能。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認識到,學好一技之長同樣有未來。”在任教的幾年間,楊金龍和蔣應成有著共同的感覺,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重視和“技能冠軍效應”,正在改變人們對學技能、當技工的刻板印象。

楊金龍和蔣應成先后成為浙江省特級技師,他們的証書編號分別是“0001”和“0002”。在杭州技師學院,杭州市D類及以上的高層次人才有37位,還有20余位省級、國家級技術能手,其中不少人都和楊金龍、蔣應成一樣,來自農村。

在社會舞台上成為技能明星

在曾正超、楊金龍奪冠的2015年,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像對待奧運冠軍一樣對待他們,作為技能英雄,對於這些人怎樣獎勵也不過分。”

當年,人社部對金牌選手獎勵20萬元,加上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冶集團和十九冶的獎勵,曾正超共獲得了90萬元獎金,他用這筆獎金在攀枝花買了房和車。到了第45屆世賽,人社部給予金牌選手的獎勵已經上升到了30萬元,有的城市還為世界技能冠軍配套了高達百萬元的住房補貼。

除了被“重獎”,世賽獲獎選手們還站上了更廣闊的社會舞台,在更多的“大場面”上,他們都是自帶話題和流量的“明星”。

2018年,楊金龍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與他一起當選的,還有第43屆世賽砌筑項目優勝獎獲得者鄒彬。此后的全國兩會上,他們每年都會為農民工和技術工人群體“帶”言。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趙脯菠作為新發展黨員代表接受媒體訪問,身穿工裝的他坐在台上望著媒體的“長槍短炮”,緊張之余倍感榮光,“技能人才的聲音如此受關注!”

……

《研究》也顯示,賽場歸來,選手們獲得了較多的職業發展機會,技能等級晉升佔29.8%、推薦就業佔20.1%、推優評先佔17.4%、收入增加佔13%、職稱晉升佔10.6%。

“一定程度說明了世賽為中國農村青年搭建了技能成才的平台,因為參加世賽,部分農村青年的命運因此而改變。”這份調查報告中如是寫道。

在今年的世賽上,來自“家具之鄉”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的李德鑫奪得家具制作項目的金牌。原本只是打算學門技術、在家門口找份工作的他,已經有了更大的夢想,在他的面前,一條技能“星”途閃閃發亮。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