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福建三明市工人文化宮裡孕育出來的愛樂合唱團,30多年弦歌不斷——

沒有“休止符”的草根合唱團

李潤釗

2023年01月11日15:32  來源:《工人日報》

“在我的懷裡在你的眼裡……”清早,福建三明化工廠電石廠退休工人鐘永良的屋裡傳來樂曲聲。他要為參加三明市愛樂合唱團排練的團友們剪輯伴奏。

與鐘永良家隔河相望的地方,是原三明化工廠的老廠區。早在20世紀70年代,那裡就建起工人俱樂部、體育場、文體中心。他至今記得,工人俱樂部的最后一場演出是2007年廠慶50周年文藝晚會。晚會后沒多久,電石廠關停了,再也沒有音樂響起。次年夏天,挂在三明市工人文化宮宣傳欄裡的合唱團納新公告讓鐘永良眼前一亮。

廠礦工人、企業職工、教師、工會干部……1992年成立以來,這個在工人文化宮裡“長”出的職工合唱團,聚合了3000多名職工,他們在這裡找到了一展歌喉、盡情綻放的舞台。

“那種眼神吸引我報了名”

“循環呼吸,注意融合……”在三明市總工會的排練廳裡,愛樂合唱團團員姜明的胸口伴著市工人文化宮文藝干事閔超的指揮起起伏伏。

1992年10月1日是姜明入團通知書上的日期。那張通知書他珍藏了30年,紙脆了,用膠水粘著。作為合唱團的首批團員,每周二的排練,姜明幾乎從未缺席。他把排練日當作自己的“幸福周末”。曾在三明化工機械廠當工人的他說:“以前唱得不好怕人笑話,廚房、衛生間就成了我的舞台。而現在,我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2022年3月1日是閔超入團的時間。聲樂專業科班出身的他是合唱團裡最年輕的成員。他既是團員,也是合唱團的音色指導老師。令閔超感到驚奇的是,在這支非專業的合唱團裡,他遇見了許多會識譜唱譜的工人。

元旦前,姜明和30多名團友穿著一身白西裝站在了三明市博物館門前的石階上,為合唱團成立30周年拍攝歌曲MV。在人群中,姜明站得筆直,目光如炬。一如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裡他參加合唱團演出時的樣子。

“就是那種眼神吸引我報了名。”閔超說,“無論是演出還是排練,都能看到這種眼神,滿是專注、渴望。”

堅持是源於“熱愛”

團長王榕光就是那個幫大家尋找舞台的人。

曾經在三明一中擔任音樂教師的王榕光,在20世紀90年代末接手非專業的愛樂合唱團。一個演員沒有工資、沒有固定排練場地的非專業合唱團要如何才能堅持下去?王榕光的答案是“熱愛”。

多年來,愛樂合唱團靠著三明市總工會每年從工作經費中擠出來的不到兩萬元堅強運行著。演員沒有工資,大家就義務演出﹔沒有像樣的演出服裝,團員們就自己籌錢做服裝﹔請不起專家,大家就各自想辦法請老師。

王榕光至今記得,工人文化宮拆遷后,合唱團一度沒有了排練場地,在那段時間,每周二的排練依舊“滿勤”,100多人的合唱團擠在借來的、僅能容納60人的會議室裡排練。王榕光感嘆:“合唱團的歌聲沒有停止過。”

“讓這支草根合唱團堅持唱下去的,就是那些串聯在音符裡的熱愛。”他說。

一曲未央的歌

在三元區第二實驗小學老師林秀梅的記憶裡,《咱們工人有力量》是愛樂合唱團演唱得最多、在基層演出最能夠引起現場共鳴的歌曲。她說,這首歌,3000多名愛樂人,30多年間在舞台上唱了不下100遍。可每到企業演出,這首歌就又會被應邀演唱。

愛樂合唱團副團長劉丹萍同樣懷念進企業送演出的日子。她至今記得2005年冬天到沙縣金沙工業園演出的情景。當時,演員們穿著無袖演出服,凍得唇色發紫,依然在露天舞台上堅持唱著《咱們工人有力量》。台下的觀眾自發從宿舍裡拿來棉被,對著演員喊“跳下來”,於是團員們跳下舞台、裹進被子,唱著歌被職工送進休息室。為勞動者演出的“暖”讓她熱淚盈眶。

從十幾平方米的簡易排練廳唱到幾百米深的地下礦洞……30多年來,愛樂合唱團每年春節都要下基層演出,這是團員們期待且“不願放下”的事。

一個周二晚,排練室裡,劉丹萍領著合唱團員們練唱。她說:“唱著、唱著就把我們唱成一曲未央的歌。”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