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2021年06月22日14:07 來源:工人日報
中國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始終與黨和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緊密聯系。“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重大論斷。進入新發展階段,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各級工會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謀劃新思路、實現新發展。
一、深刻理解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論斷。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理論依據、歷史依據、現實依據和目標要求,對於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工會確定新發展階段的目標任務、部署重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發展階段具有豐富的內涵。一方面,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另一方面,新發展階段又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黨將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與以往的發展階段相比,新發展階段具有許多新的特征。
(一)在發展主題上,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二)在發展目標上,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在發展要求上,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這就要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四)在發展動力上,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時期,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錯綜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需要以更大力度推進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更多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五)在發展戰略上,更加注重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這一趨勢,國際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問題凸顯。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制度層面的深層次矛盾正在不斷顯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強大生命力。這就要求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改革完善、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
二、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工會正處在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發揮更大作用的機遇期,處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工會改革的攻堅期,處在推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期。工會工作的對象、領域、任務、方式、環境等隨之發生許多新的變化,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新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工會工作對象更加多元。隨著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產業加快發展,經濟體系不斷優化升級。與此相適應,我國職工隊伍在規模日益擴大的同時,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第三產業越來越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與2015年相比,2020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減少1150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增加2961萬人。特別是在第三產業中,以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為代表的新業態就業群體大量涌現,成為我國職工隊伍的新生力量。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共享經濟服務提供者約為8400萬人。與傳統意義上的職工相比,這一群體具有組織方式平台化、工作機會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就業契約去勞動關系化、流動性強、收入不確定等特點。這對工會整合不同層次職工需求、協調職工隊伍內部不同利益群體關系、保障平台網絡勞動者合法權益提出了新的課題。
(二)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深刻變化,工會工作領域更加廣泛。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社會利益主體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趨勢,社會公眾的自主意識、法治意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對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工會是我國社會治理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尤其是280多萬個基層工會組織,聯系職工最直接、服務職工最具體,其龐大的組織體系、廣泛的社會影響,決定了基層工會參與基層治理的獨特性和必然性。許多社會組織以職工為工作對象,工會工作領域也成為一些社會組織介入的“開放空間”。這些都要求工會擴大組織覆蓋、服務覆蓋,把工作觸角延伸到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領域,把工作重點下移到街道、社區,在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社會治理中更好發揮協調勞動關系、擴大社會參與、提供公共服務、開展民主協商的重要作用,切實把工會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工會工作標准要求更加嚴格。從建功立業看,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職工隊伍。當前我國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特別是技能勞動者佔就業人口總量僅為26%,高技能人才僅佔就業人口總量的7%,遠遠低於西方工業強國的水平。這就要求工會把提高職工技術技能素質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力資源支撐。從維權服務看,實現共同富裕,迫切要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職工合法權益。當前我國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存在諸多短板,新業態就業群體、農民工、城市困難職工等群體利益的實現還有不少難點和堵點。同時,職工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迭代提升,正在從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生活品質轉變,從滿足物質性需求向體面勞動、實現自我價值等社會性、精神性需求轉變。這就要求工會適應職工群眾需求變化,聚焦維權服務基本職責精准發力,不斷提高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改善和提升職工生活品質。從維穩工作看,統籌發展和安全,迫切要求更加重視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當前我國勞動關系保持總體和諧穩定,但受科技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局部地區、特殊時點、特定行業、部分人群存在勞動關系矛盾潛在風險,勞動關系矛盾向社會領域、政治領域擴散的風險不斷加大。這就要求工會以更大力度做好職工隊伍穩定工作,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
(四)新發展階段信息革命深入發展,工會工作方法手段更加智能。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成為推動社會生產方式變革、創造人類生活新空間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生產方式從原來的機械化生產逐步向智能化生產轉變,組織方式從原有的工業“流水線”和“格子間”式的集中化、標准化向“在線零工”式的分散化、靈活化轉變。與之相適應,勞動者的工作場域從固定的工廠轉向開放的社會,工作時間從被動接受轉向一定程度的自主決定。另一方面,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學習生活的新空間,成為獲取信息、溝通交流的大平台。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8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網民群體中職工佔69.7%。隨著職工生產生活方式日益在線化,傳統的線下型、單向型工作方式正面臨著嚴峻挑戰,迫切需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這就要求加快推進“互聯網+”工會建設,推動工作方式線上線下相融合,打造工會工作升級版。
(五)新發展階段國際治理格局加速演進,工會工作國際環境更加復雜。隨著經濟全球化、資本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勞工治理越來越成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區域經貿合作中,將勞工標准與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挂鉤已成趨勢。目前,我國已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並且提出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此外,我國在1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4.4萬家企業,從業員工達374.4萬人,其中雇用外方員工226.6萬人,我國企業遭遇的跨國勞工糾紛越來越多,職工隊伍穩定面臨的風險挑戰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全面深入參與國際勞工標准的研究制定,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同時,為全球勞工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研究探索新發展階段工會工作的新思路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工會工作賦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要把握“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強化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主動作為、乘勢而上,推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
(一)在總體要求上,進一步強化“三性”主線。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一主線不動搖。在政治性上,適應職工隊伍結構變化、工作對象更加多元的新特征,更加廣泛地把包括新生代農民工、新業態就業群體在內的廣大職工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發揮好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履行好引導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在先進性上,適應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著力推動經濟建設主戰場向新發展格局延伸、向科技創新領域拓展、向提升職工素質聚焦,承擔起推動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發展責任。在群眾性上,適應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新要求、促進共同富裕新目標、職工群眾新期待,更加積極履行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基本職責,擔負起推動職工權益實現和全面發展的社會責任。
(二)在思想引領上,進一步突出三個重點。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領、團結的力量。要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日益嚴峻復雜的新挑戰,適應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征,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職工,採取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用職工聽得懂、易接受的表達方式,廣泛開展有特色、接地氣、入人心的宣傳宣講,引導廣大職工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近職工身邊、走進職工心裡,不斷提高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打牢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堅持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職工,廣泛宣傳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高度重視和關心關懷,講好勞模故事、講好勞動故事、講好工匠故事,把廣大職工的干勁、鑽勁、闖勁鼓舞激勵起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導職工,將創新發展作為激發職工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協調發展作為推動工作、服務職工的基本方法,綠色發展作為引導職工踐行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的價值導向,開放發展作為拓寬職工視野、增進對外交流交往的重要途徑,共享發展作為維護職工權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在建功立業上,進一步把握高質量發展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億萬職工投身“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重要目標。要在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上下功夫,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著力促進區域聯動、體現產業特色、豐富載體內涵、拓展競賽領域,為廣大職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要在堅持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上下功夫,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網上練兵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創新活動,著力增強職工創新意識、激發職工創造活力,助力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在堅持人才這個第一資源上下功夫,聚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使高素質產業工人大軍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中堅力量、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
(四)在維權服務上,進一步提升質量和水平。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新發展階段的發展方向,也是工會的奮斗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注重提升維權服務層次,堅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在維護好職工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技能培訓等勞動經濟權益的同時,把維權服務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精神文化、安全環境等方面延伸,為職工提供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提高維權服務質量,改進維權服務方式,健全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開展更寬領域、更有實效的集體協商,提供個性化、菜單式的服務項目,推動維權服務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准化服務發展。更加注重拓展維權服務領域,在做好勞動模范、困難職工等特殊群體維權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包括廣大農民工、新業態就業群體在內的全體職工的普惠性服務,使廣大職工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
(五)在組織體制上,進一步實現組織、工作、服務“三覆蓋”。健全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是工會改革的重要方向。要適應社會結構和人口流動、產業模式和組織方式、職工隊伍和勞動關系的發展變化,在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更多群體中不斷擴大工會組織、工會工作、工會服務的有效覆蓋。在工作領域上,堅持傳統經濟領域與非公經濟領域、新經濟領域統籌,在鞏固傳統領域建會入會基礎上,重點緊盯非公有制企業,加強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領域、社會組織、小微企業工會組織建設,不斷拓展建會入會新的增長點。在工作對象上,堅持正規就業與非正規就業、標准勞動關系與非標准勞動關系並重,特別是針對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業態就業群體的不同職業特點,強化分類指導,充分發揮產業工會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探索單獨建會、聯合建會、行業建會、區域建會等多種方式,集中推動重點行業、頭部企業依法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最大限度吸收新業態就業群體加入工會。在工作范圍上,堅持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兼顧,既要推動境內企業包括涉外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建立工會組織,又要積極推動中國海外企業完善履責合規制度,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樹立中國企業良好形象。
(六)在運行方式上,進一步推進“四化”建設。推進工作方式改進創新,是適應形勢任務變化的需要,是滿足職工群眾新期待、推動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必須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推進工會工作的制度化、信息化、社會化、國際化,使工會組織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在制度化方面,進一步堅持和完善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維權服務、勞動關系協調、深化工會改革創新、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等制度,推動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推動工會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在信息化方面,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智慧工會建設,建立和完善工會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以媒體宣傳、就業服務、技能提升、法律維權、職工幫扶、文化服務為重點的全國工會網上服務平台,更好地聯系職工、服務職工、引領職工、凝聚職工,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在社會化方面,從過去的“關門辦會”、“自說自話”向“開門辦會”、“大合唱”轉變,從“被動社會化”向“主動社會化”轉變,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運用社會力量辦好工會,探索利用市場思維和市場方式推動工作,培養專業化、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隊伍壯大力量,打造黨政支持、社會配合、職工參與、工會運作的社會化工作格局。在國際化方面,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充分發揮工會民間外交優勢,深化工會和職工對外交流交往合作,打造工會的國際人才隊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戰略,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勞工治理體系﹔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話語體系,加強工會對外宣傳工作,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工人階級故事、講好中國工會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