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理論文章

《求是》: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向縱深發展

王東明

2019年11月18日14:06  來源:求是網

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扎實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關系到產業工人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實現,關系到黨的執政根基的穩固,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發揮產業工人作用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突出強調產業工人的地位和作用。2017年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產業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力量。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從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些重要指示,彰顯了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一貫主張,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點。不論時代怎樣變遷,不論社會怎樣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都不能忘記、不能淡化,我國工人階級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動搖、不容忽視。肯定產業工人的地位和作用,是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邏輯起點。

明確提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政治上保証、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產業工人素質,暢通發展通道,依法保障權益,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這些重要指示,明確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總體思路、重要舉措、目標要求,為推進這項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

不斷強化對產業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工會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多做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使廣大職工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這些重要指示,揭示了加強對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性緊迫性,指出了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方法和路徑,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和關鍵。

充分發揮勞動模范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總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國工匠是職工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會要協同各個方面為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發揮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養造就更多勞動模范、大國工匠。”這些重要指示,體現了對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的親切關懷,是對廣大產業工人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爭做新時代奮斗者的殷切期望。

努力提升產業工人的技術技能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高度重視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宏大的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這些重要指示,強調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的發展能否搶佔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於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產業工人素質,提高包括廣大產業工人在內的全民族素質,是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目標。

著力加大對產業工人合法權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工會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抓住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把群眾觀念牢牢根植於心中,哪裡的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裡的工會就要站出來說話”。這些重要指示,揭示了保障職工群眾各方面權益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神聖職責,也是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重要的工作。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必須做好維護產業工人切身利益工作,保障他們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指明了產業工人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回應和解決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的形勢下依靠誰、為了誰等重大問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這些重要指示,深化了我們黨對產業工人隊伍發展變化與特點規律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工人階級的學說,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這些重要指示,回答了為什麼要改革、如何改革、改革要達到什麼目標等重大問題,為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是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根本遵循,具有鮮明的實踐意義。我們要將學習貫徹這些重要指示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充分認識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我們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理解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准確把握推進這項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

從產業發展趨勢看,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進入深入調整階段,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方興未艾,出現生態化、智能化、數字化、平台化、國際化及多業態融合的趨勢。如何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提高產業工人素質,應對新的挑戰,成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共同課題。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產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困難增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等瓶頸亟待突破。面對產業革命發展大趨勢,必須加快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推動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這既需要尖端技術和先進設備,更要有一大批能把藍圖變為現實的能工巧匠。據統計,我國產業工人有2億左右,近八成集中在制造業和建筑業。他們身處生產制造領域最前沿,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才能使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從產業工人隊伍自身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基於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發生深刻變化。“80后”“90后”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以高學歷高職稱高收入為特征的“三高”群體和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就業的“三新”群體並存,他們在收入分配、利益訴求、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方面呈現日益多樣化、差異化的新特征,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追求生存權益向追求發展權益轉變,從追求物質權益向追求民主權利、精神權益轉變,從利益訴求一體化、同質化向差異化、多元化轉變。與此同時,也存在技能素質總體不高、結構不合理、技術工人總量不足、勞動生產率不高等問題。當前,我國技術工人求人倍率超過1.5:1,高技能工人高達2:1,高端技術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國7.7億就業人員中,技術工人佔比約為20%,遠低於德國等發達國家技術工人佔比超過80%的水平﹔我國高技能人才隻佔就業人員約6%,遠低於日本高級技工佔比40%、德國高級技工佔比50%的水平,非公企業、小微企業的技術工人更是嚴重匱乏。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之間協調銜接不夠,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不暢,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等,迫切需要通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以解決。

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進展看,《改革方案》印發兩年多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把推進這項改革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各項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並付諸實施,改革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廣大產業工人的獲得感逐步增強。產業工人政治地位明顯提升,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有工人代表195名,比上屆提高1.62個百分點﹔技能形成體系日趨完善,啟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建設698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862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建7.2萬家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支撐保障更加有力,2018年中央財政分別安排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和就業補助資金187億元、477.3億元。2019年,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當然,改革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比如:少數部門和地方對改革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不到位,使改革推進不夠平衡,部門之間的政策合力有待加強﹔一些企業由於管理觀念落后,使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主動性積極性沒有充分展示出來,對職工重使用、輕培養現象依然突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還不夠大﹔受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中美經貿摩擦等影響,部分企業推進改革的動力不足,非公企業和小微企業尤為明顯。

三、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也對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確責任、突出重點,集中力量、狠抓落實。

加強對產業工人的思想政治引領。這是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是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有力抓手,是實現產業工人隊伍“有理想守信念”首要目標的重要舉措。要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在廣大產業工人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產業工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要適應當代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活躍度高、精神文化需求迫切、利益訴求多元的實際,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載體,加強網上思想引領,提高運用互聯網組織、宣傳、引導、服務產業工人的本領,增強思想引領的互動性、生動性,親和力、感染力。

提升產業工人技能水平。這是實現產業工人隊伍“有技術會創新”的重要目標,也是改革的難點和焦點。要在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整體水平上下更大功夫,積極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統籌發展好職業院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新路徑,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鼓勵企業承擔技能人才培養使用主體責任,推行現代學徒制和新型學徒制,向產業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貫穿學習和職業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深化“五小”(小改革、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總結推廣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經驗做法,激勵廣大產業工人立足崗位、提升技能。

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針對影響產業工人隊伍發展的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為他們更好成長成才搭建平台。目前,一些產業工人技術技能認定與職位晉升不挂鉤,向上晉升空間少,影響人才資源的使用和積極性的發揮。下一步,要拓寬產業工人發展空間,打破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之間界限,打破產業工人職業轉換、崗位調整、職位晉級的限制。完善按技術技能要素參與分配的有關政策,創新技能導向激勵機制,強化正確人才觀念、用人導向,引導企業在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培養使用高技能人才,提高相應待遇,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彰顯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繼續加大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力度,重視在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小微企業中發展工人黨員,重點發展生產一線工人、技術能手特別是優秀青年工人入黨。在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等評選表彰中,對高技能人才給予適當傾斜,在全社會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價值導向和政策導向。

做好對產業工人的維權服務工作。這是充分調動產業工人勞動熱情和創造潛能、實現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目標的重要支撐和有力保障,也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構建聯系廣泛服務群眾工作體系的內在要求。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和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職業教育、企業民主管理、集體協商等立法修法,健全勞動合同制度、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完善勞動關系矛盾調處機制,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適應新時代產業工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性、發展性服務。農民工和新業態就業群體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做好農民工和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新業態就業群體權益維護和服務工作。

完善協同推進改革的工作格局。堅持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工會、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作用,形成齊抓共推改革的整體合力。圍繞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中的深層次理論和政策問題加大調研力度,總結和推廣基層探索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央企、國企帶頭作用。注重效果跟蹤,抓好改革任務落實的監督問效,開展改革情況績效評估。多渠道征求各方面特別是聽取產業工人的意見反饋,提高產業工人對改革的滿意度。加強輿論引導,加強對改革舉措的解讀、改革進展的宣傳,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良好氛圍。

(本文原載自《求是》雜志2019年第22期)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