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一些新興智造行業、產業的技能人才缺少成長“路線圖”,代表委員建議

新職業新工種技能評價該與“智”俱進了

王維硯 陳曉燕

2023年03月09日13:39  來源:《工人日報》

“一些智造生產線上的小眾工種,不能及時實現技能晉級,限制了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江華委員講述的“數智”技能人才的“成長煩惱”,引發代表委員共鳴。他們呼吁,技能評價該與“智”俱進,暢通新職業、新工種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

馮江華委員所在的企業此前進行了專項調研,顯示“數智”背景下新職業、新工種的技能人才缺少明確的成才“路線圖”,特別是對於一些從智能制造生產線上新“長”出來的工種,缺乏有針對性的技能水平評價。

“技術、技能的融合趨勢和多個工種的復合趨勢越來越明顯,但目前的技能水平評價大多偏向考察傳統技能,對‘數智’技能考察不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一車間主任工藝師劉爭委員在走訪中也發現,車銑復合機床、增減材復合機床等新工種的從業者對職業發展存在困惑。

“以企業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工、汽修裝調工為例,受制於沒有相應的技能評價標准,半導體芯片制造工隻能評到技師等級,汽修裝調工隻能評到高級工等級。”馮江華委員指出,由於智能制造類新興工種屬於小眾工種,組織高級別技能競賽難度較大,也使得從業者無法通過競賽獲獎獲得技能認定、榮譽授予等激勵,進而無法形成引領示范效應。

圍繞如何通過為技能水平評價添“智”,讓新工種技能人才晉級有通道,代表委員紛紛建言。

馮江華委員建議,國家層面選擇高端裝備制造型企業進行試點,摸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化,從制造、智能、核心素養等維度為產業工人的技能“畫像”,確定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培養、成才路徑,為他們的崗位能力遷移提升和人才隊伍質量水平的結構性調整提供指南。

“加大智能制造類職業、工種的技能標准開發力度,對原有技能評價標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以適應新技術環境、新工作現場的實際需求。”在劉爭委員看來,正在落地的“新八級工”制度也應對新工種進行關注,讓智能制造領域的高技能人才也有機會成為特級技師、首席技師。

通過企業自主開展技能等級認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小眾新工種技能考級難的問題。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馮鴻昌代表建議,相關部門要對智能制造企業自主開發新工種職業技能評價規范給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作用,確保企業自主評價的含金量。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