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勞動者“中年危機”“年齡焦慮”引發代表委員關注,大家呼吁——

35歲的職場門檻,該打破了

陳曉燕 鄭莉 裴龍翔 王維硯 郝赫

2023年03月10日13:53  來源:《工人日報》

“工作能力強水平比較高,經驗也很豐富,只是因為年齡超過了35歲,在就業市場上處處碰壁。有一家企業最終同意招錄他,但壓低了薪酬水平,而他隻能無奈接受。”

看到這樣的新聞報道,上海熊貓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採購經理李豐代表很不理解:“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卻遭遇就業歧視,這對勞動者不公平。”

多位代表委員注意到,在一些行業企業,勞動者超過35歲就面臨求職難、流動難、晉升難、再就業難等現實問題,由此引發“中年危機”“年齡焦慮”等負面情緒。對這一就業歧視現象,代表委員們呼吁:打破35歲的職場門檻,讓各年齡段勞動者都有施展才華的舞台。

35歲成了求職路上的一道坎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委員提交了相關提案,呼吁“打破35歲職場門檻,建設中高齡勞動者友好社會”。

事實上,35歲在不少行業是個帶有分水嶺意味的年齡。近期一項針對我國中年人職場生存狀態的調研報告指出:除了一些企事業單位錄用人員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許多城市吸引人才的落戶政策也要求35歲以下。在一些互聯網新經濟行業,如果勞動者在35歲前職位無法進一步提升,極有可能面臨被裁員的風險,且被裁員后再就業困難重重。

李豐代表告訴記者,除了對年齡有特殊要求的崗位,他所在的企業招聘時一般隻考察勞動者的能力與資質,但就業市場上對大齡勞動者的歧視確實廣泛存在。他發現,有的企業甚至把求職者的年齡要求紅線提前到30歲以下。

收割青春紅利的“掐尖”方式不可取

為何35歲會成為勞動者求職路上的一道坎?

“一些企業認為35歲意味著工作熱情和精力下降,習慣用收割青春紅利的‘掐尖’方式,而忽視產業轉型升級所需的人力支撐和資源經驗儲備。”呂國泉委員認為。

四川恆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正國委員認為,由於之前我國具有人口紅利優勢,一些行業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導致用人單位變相提高錄用標准。而我國反就業歧視的法律規制還不健全,缺乏實施細則,導致對包括年齡歧視在內的就業歧視遏制乏力。

“這一現象還跟超時加班有關。”李正國委員指出,部分行業盛行超時加班,對勞動者個人時間、身體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更青睞35歲以下的勞動者。“這種以透支勞動者健康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應被制止。”

加大反年齡歧視就業立法和監督力度

呂國泉委員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老齡化日益嚴峻,延遲退休被提上議事日程,35歲的職場門檻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極易造成就業市場內卷,人才浪費與斷層,增加勞動者焦慮,引發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全國總工會2022年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35歲∼39歲年齡組職工中有54.1%擔心失業,70.7%擔心技能過時,94.8%感覺有壓力,均是各年齡組中比例最高的。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代表委員認為,35歲的職場門檻違背了這一要求,侵害了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應予以破除。

許多代表委員建議,加大反年齡歧視就業立法和執法監督力度。應強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確就業年齡歧視判定標准,增加監管處罰可操作性,對各年齡段勞動者給予平等就業保護,要求用人單位不得將年齡作為招聘、晉升或辭退的紅線。

呂國泉委員還建議,加強對中高齡勞動者的就業服務,特別是針對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單一的中高齡就業困難人員,推出更多幫扶措施。同時,建立暢通的職位晉升、崗位流通渠道,讓各年齡段勞動者都有施展才華的舞台。“機關單位應發揮帶頭示范作用,推動形成尊重中高齡就業者的良好社會風尚和積極心理預期。”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