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慧敏
2023年03月20日08:21 來源:《工人日報》
“我是一名職高畢業的鉗工,借助國家出台的打破‘天花板’政策,不僅評上特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前不久還當選2022年‘大國工匠’。好政策讓我們工人有了好出路,這是過去沒有想到的。”春暖花開時節,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忙碌起來了,眼下他和團隊正全身心投入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的研發和學習。他堅信:“未來產業工人技能報國的舞台會越來越寬廣,制造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加快實現。”
廣西還有許多和鄭志明一樣優秀的產業工人,去年底,自治區總工會啟動了“百名廣西產業工人‘二十大精神’百場宣講”活動,組建了由100名優秀產業工人組成的廣西產業工人宣導團,團長由鄭志明擔任,走進學校、機關、企業、社區開展宣講,好評如潮。
近年來,自治區高度注重搭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開展“技能廣西行動”,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闖出一條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新路子。力爭到2025年末,全區技能人才總量達85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80萬人。
去年底,廣西工會深化“產改”推出了40條新措施。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自治區總工會主席張曉欽,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管理年,分別主持召開主席辦公會、黨組會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同時,舉辦了有產業工人、勞模工匠、地市工會干部代表參加的專題座談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有關產業工人重要講話精神。
40條新措施中,繼續推動落實“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的激勵政策尤為引人注目。按照部署,廣西將開展企業落實按技能技術要素參與分配政策措施的試點工作﹔創新打造“1+10+100”工匠學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規范管理工匠學院(校)的申報、挂牌和人才培育機制﹔建立大國工匠培育名錄,新增鄉村工匠培育計劃,打造一批“工匠園區”。制定出台廣西職工創新成果獎命名認定管理辦法,認定推廣一批創新成果﹔開展職工先進操作法命名認定工作,在制造業、建筑業、現代服務業中命名認定一批先進操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