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壘
2023年05月05日11:06 來源:《工人日報》
單株結果6000多斤的西紅柿樹、一年循環結果1200多斤的空中紅薯、400多斤的“巨人南瓜”……近日,第二十四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以下簡稱“菜博會”)在山東省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園舉行。
走進“菜博會”8號展廳,用蔬菜種子和果實砌成的“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此次“菜博會”上,濰坊市勞動模范、濰坊工匠、山東永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梁增文帶領團隊向客戶介紹蔬菜品種。永盛農業從2007年開始自主育種,至今已有66個品種申請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其中38個取得了品種權或品種登記,累計推廣自主品種200萬畝。梁增文通過多種形式將科研成果送到田間地頭,輻射帶動1.5萬多農戶實現增收1000萬元。
近年來,壽光市總工會深化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組織勞模工匠開展技術協作和技術攻關,推動勞模工匠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和市場化推廣。至2022年底,壽光市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已有178個,年繁育種苗18億株,種苗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國產蔬菜種子在壽光的市場佔有率從2010年的54%增長到了70%以上。
“我們還原了番茄的本來味道,糖酸比達13左右,讓人一眼看上、一吃愛上。”濰坊市農民工之星、眾旺果蔬專業合作社社長、崔嶺西村黨支部書記崔玉祿介紹,他所在的這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山東省工友創業園,每年向俄羅斯出口蔬菜近2萬噸,銷售額超1億元。
近年來,正是像崔玉祿、梁增文這樣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投身蔬菜產業,才讓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更快推廣,也進一步加快了壽光蔬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
為壯大蔬菜產業集群優勢,助力蔬菜產業現代化做大做強,去年7月,壽光市成立了蔬菜產業工會聯合會,建成蔬菜產業職工賦能中心,承接全市蔬菜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功能。
壽光市總工會將工匠培養鏈、選樹鏈向蔬菜產業傾斜,每年組織不同工種的職業技能大賽,層層設立“工匠擂台”,形成“以競賽挖掘工匠”的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扶持建立一批工匠孵化工作室、工匠孵化基地。目前,壽光全市創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30多家,建立50家工匠孵化基地,帶動20多萬人次學本領、提技能,蔬菜產業成為該市培育工匠人才的前沿陣地。
“‘菜博會’見証了蔬菜產業工人的匠心,通過對產業工人的培養和素質提升,真正實現了蔬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壽光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韓效啟說,下一步要培育更多工匠和創新技能型人才,讓“菜農”變“菜匠”,切實增強蔬菜產業職工的獲得感、榮譽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