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20年間,王鳳林堅持將工作做實、做細、做精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一絲不苟就是不平凡”

張璽

2023年05月26日10:50  來源:《工人日報》

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努力將工作做實、做細、做精。這是天津市勞動模范、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武清供電分公司變電運檢室主任王鳳林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工作20年,他常說:“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一絲不苟就是不平凡,將枯燥的專業工作做到精通就是不簡單。”

班組一線的工作啟蒙

和許多職場新人一樣,王鳳林一上班就來到了班組一線。

2004年,武清供電分公司承攬下甘肅兩座變電站建設任務。2005年1月,入職兩年的王鳳林義無反顧踏上了開往甘肅的火車。

到了甘肅新建變電站附近村庄租的房子,床是用木板搭建的通鋪,一個房間住十幾人。缺水是最主要的問題,別說洗臉漱口的水,就連喝的水都非常緊缺。在這種環境下,王鳳林沒有退縮。

由於不適應環境,剛到幾天王鳳林就生病了,隻能吃自己備的藥。在近兩個月工作時間中,王鳳林一直咳嗽,夜裡咳嗽得睡不著覺。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和身體狀況下,他每天仍舊努力工作,用最短的時間高質量完成了大靖和新堡兩座變電站放纜、接線和試驗任務。

剛參加工作那幾年,王鳳林遇到過一些難題。當時班長的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干工作隻有激情可不行,必須踏踏實實提高真本領。”

王鳳林開始反思,“別人能干好的,我為什麼干不好?主要原因還是沒有踏實下來,功夫沒有下到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白天在現場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專業知識,遇到不懂的就追著老師傅們問個明白。

王鳳林說:“在班組一線的這幾年,是我工作啟蒙的幾年,也是這幾年讓我熱愛上了我所從事的電力事業,讓我真正感受到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同事眼中的“活規程”

“鳳林,開關櫃電纜倉內帶電體距離后櫃門太近,要求是多少?”“不少於155毫米。”“PT櫃內加熱驅潮裝置距離PT有點近,要求是多少?”“必須大於50毫米。”

在變電檢修技術崗位上工作10余年的王鳳林,成了同事眼中的“活規程”。正是對規程的爛熟於心讓他在各項工作中都游刃有余,確保了變電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

2017年5月,在灰鍋口變電站改造現場,王鳳林發現大電流開關櫃活門材質使用的是復合絕緣材料,且沒有接地。這種材料在運行環境好、時間短時尚可以,環境潮濕、運行時間長的情況下,絕緣板會加速劣化而導致故障。

發現這樣嚴重的問題后,他及時聯系廠家,要求整改。“整改不完成,不能送電,絕不允許帶隱患投入運行。”王鳳林很執拗。

上級專業部室專門組織開關櫃活門材料技術研討會,廠家技術團隊堅持無法整改。最后,王鳳林拿出開關櫃招標通用技術條件,指出裡面對活門的具體要求。

最終,整改完成送電雖然比原定時間推遲了1個多月,但正是這種專業負責的態度與執著,才保障了電力設備的安全。

王鳳林有一個堅持了10多年的習慣,一天的工作結束后繼續整理文件,總結一天的工作內容。“我很喜歡工作結束后對每天的任務進行回顧,這樣不僅能知道自己在這一天干了些什麼,還能詳細總結出一條條經驗規律,這對我幫助很大。”

基於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王鳳林成為公司的“火眼金睛”。近年來,王鳳林累計提出了電力安全相關意見680余條,全部監督完成了整改,大大促進了新建、擴建、改建變電站精益化水平,為變電設備長期安全可靠運行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隻有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創新”

20年的工作中,王鳳林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解決問題成了他工作的重要內容。

他在變電站日常倒閘操作過程中發現,傳統檢修小車靈活性差、工作效率低、拖拽時有一定安全隱患。尤其是2021年看到某公司在倒閘操作中,因小車傾倒造成人員傷亡,更是讓他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拖拽小車的場景一直在他的腦海揮之不去,為了提高10千伏開關檢修操作效率和安全水平,他晝思夜想,廢寢忘食。

終於,他在掃地機器人自動返回充電座的場景中找到靈感。他把這個思路與團隊成員分享,經過研討,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可行的辦法。

在王鳳林的帶領下,團隊廣泛調研、集中攻堅,經過數十次模擬試驗,最終成功研制了“變電站10千伏開關櫃自動對位檢修小車”,實現了檢修小車的自動精准對位,將10千伏開關檢修操作時間縮短一半以上,提高了現場檢修操作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來,他帶頭完成了10余項創新研究,連續獲得天津市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職工技術創新獎等多項榮譽。

王鳳林說:“如果不解決問題,再好的創新也沒有價值和意義,都是白費勁、瞎折騰,隻有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創新。”

(責編:皮博、蔡雨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