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鄭明崇深耕港口一線崗位17年,練就“一鉤准”的絕活

碼頭上的“空中舞者”

2023年08月11日08:10  

“師傅,為什麼開門機這麼難?”“干活千萬要穩,不要著急,心態最重要。”如今,遼寧綏中港集團有限公司操作部技術門機司機鄭明崇有了徒弟,面對徒弟的問題,鄭明崇將老師傅教自己的話告訴了徒弟。

從事門機操作17年,鄭明崇深耕港口一線崗位,不斷突破裝卸工藝瓶頸,把門機操作做到了極致,練就“一鉤准”的絕活。他把自己多年的操作手法和技巧總結成口訣,總結的“變幅預判跟鉤法”和“落鉤預定位法”在公司裡被廣泛運用。2021年,他榮獲“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將每個精細動作練成肌肉記憶

在遼寧綏中港渤海邊的碼頭上,矗立著一排橘紅色的“鋼鐵巨人”——8層樓高的“身軀”,二三十米長的“臂膀”,輕鬆抓起幾十噸的貨物。跟隨鄭明崇爬上這鋼鐵巨人,從操作室落地透明玻璃窗往下一看,記者頓時心跳加快。這裡是鄭明崇天天工作的地方。

2006年7月參加工作,剛開始接觸門機時,鄭明崇覺得非常難。港口作業貨種多,作業的對象不隻有固定尺寸的集裝箱,還有各種形狀規格不同的貨物,每一件貨物的作業方法、操作技藝都不一樣。

不善言談的他像個“小跟班”一樣,跟著老師傅學操作。他看著師傅的每個吊裝動作,就在心裡預判下一個動作怎麼做、要到什麼位置。當預判能夠和師傅的操作八九不離十了,他就開始動手操作。

這時,他才知道做和看是兩碼事。鋼絲繩在空中不停地搖擺,鉤頭有變幅,晃來晃去,跟想象中差太遠了。於是,隻要一有空,他就上門機訓練,起升、轉向、變幅,簡單的操作他練了上千次。

鄭明崇謹記老師傅的囑咐,門機操作必須要“穩”,牢記不能帶情緒作業,操作上每個細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引起事故,對他人造成傷害。由此,他將每一個精細的動作練成肌肉記憶,最終練就多品類貨物“一鉤准”。

經驗變口訣

“你看,這吊鉤有變幅,變幅會帶來悠鉤,變幅距離跟悠鉤的距離相等了,就不悠了。這就是變幅預判跟鉤法的由來。”鄭明崇說。

多年帶徒弟的過程中,他發現傳統的“示范式”教學效果很慢,需要建立一套成型的崗位操作溝通語言,於是他在業余時間裡動起腦筋,把自己的多年操作手法和技巧總結成口訣,再輔助以准確的語言描述解讀,形成了“變幅預判跟鉤法”“落鉤預定位法”“一起一落調整法”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操作技巧,在門機司機中廣泛應用。

鄭明崇參與編制了公司的《司機運行手冊》,解答了司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各項問題及優化操作手法,為降本增效打下基礎。他對繁瑣的鋼絲繩更換工藝提出安全、便捷的繩套自動鎖緊裝置,提高了鋼絲繩更換效率,在門機鋼絲繩更換中廣泛應用,創造了工班裝重軌1700噸的裝卸記錄。

在技術創新方面,鄭明崇將新穎的構想融入工作當中,以提升作業效率、安全質量,促進降本增效為目的,先后參與《門機實操考試自動評分系統》《600t門機風速儀新能源供電方式改進》《新型箱散作業吊具》等10多種項目研發,多次榮獲遼港集團技術改革創新獎。

“一生一事”用心做

鄭明崇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精做好。在他看來,17年間,技術進步非常明顯,以前門機說起來是機械化操作,但其實是人機交叉,還要人工參與作業。如今,許多散貨作業已實現自動化。

他從事門機操作以來,保持著連續17年無生產安全事故、設備100%完好率的紀錄。2022年9月的一天,“江順海”船靠泊綏中港102泊位裝船玉米作業結束后,由於船員關閉艙蓋時操作失誤,導致艙蓋脫軌無法關閉。當日,天氣預報即將有中到大雨。鄭明崇接到通知后迅速組織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有序部署,指揮門機司機操作的同時指揮船員緩慢操作液壓系統,在同時操作的情況下成功將艙蓋關閉,為客戶挽回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如今,機械臂的往復循環,旋轉梯的反復攀爬,早已成為鄭明崇的工作日常。每次當班,獨自在不足5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裡作業12個小時,相同的動作重復三四百次,寂寞且枯燥。然而,偶爾抬頭遠望放鬆心情時,茫茫大海旁,碼頭成了他的“舞台”,門機成了他的“四肢”,他就是空中的舞者。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劉湘銓、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