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北京工會堅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

面對面溝通 “零距離”服務

2023年08月15日08:53  

中國工會十八大將於今年下半年召開,這是我國職工群眾和廣大工會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即日起,本版開設“團結奮斗開新局 喜迎工會十八大·工會工作巡禮”專欄,展現中國工會十七大以來和新時代十年,各地工會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銳意進取、守正創新,推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和寶貴經驗,激勵廣大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滿懷信心、團結奮斗,以實際行動迎接中國工會十八大勝利召開。敬請垂注。

8月10日傍晚,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十四街99號院33號樓大廳,下班回家的職工葛婷婷在一個標有“職工溝通會”標語的攤點前停下來,工作人員正熱心地向駐足者介紹工會知識和工會服務項目。“工會原來這麼‘寶藏’!”葛婷婷萌生了加入工會的想法。按照指引,她立即線上提交申請,工作人員現場審核、辦卡……很快,一張工會會員互助服務卡交到葛婷婷手中,整個過程僅用幾分鐘。

中國工會十七大以來,北京工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增“三性”、去“四化”,以職工需求為導向,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邁上了新台階。這是當地工會“零距離”服務職工的一個場景。

開在職工中間的“雙溝通”會

北京市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部部長李揚介紹,市總從規范基層組織建設入手,摸索出一套召開職工溝通會、企業溝通會的“雙溝通”模式,工會干部從過去坐在辦公室“坐堂問診”,到如今走進職工經常出入的場所“上門出診”,工會服務離職工更近了。

據悉,這項工作自2018年4月起在北京11個區120個街道鄉鎮總工會開展試點,同年10月在全市全面推開。目前,各區總工會每月確定1天作為區級職工溝通日,各街道鄉鎮每周選點開展一次職工溝通會。

在職工溝通會上,各級工會干部深入職工密集區域擺攤設點,利用職工休息時間向職工集中宣傳工會組織的職能作用和會員服務內容,吸引職工入會。企業溝通會則由工會干部主動上門,在幫助企業建會的同時充分了解企業的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包”。為推進這項工作,北京市總編寫《北京市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指南》,幫助解決“雙溝通”工作中的一些難點問題。

如今,“雙溝通”已經成為北京工會常態化工作機制,在推動工會組建、發展會員等方面成效突出。截至2023年7月,北京市共召開31506場職工溝通會,職工咨詢人數71.47萬人,現場申請入會職工19.16萬人,實際採集會員信息130.09萬人﹔召開企業溝通會19203場,共涉及2.36萬家企業。

搭建平台賦能產業工人成長

1994年6月,技校畢業的陶建偉進入北京建工,成為一名電梯安裝維修工。2010年,他在北京市首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電梯安裝維修工組比賽中奪冠。現在,他已經是北京建工安裝集團時代創新公司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和首都工匠學院的職工匠師。在陶建偉看來,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北京工會為職工搭建的發展平台。

“北京工會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職工發展規劃》,搭建產業工人發展賦能平台,持續開展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活動,累計舉辦400余個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引領帶動百余家基層工會組織舉辦了600余個職業(工種)的技能競賽,參與職工近千萬人次,1萬余人獲得技能等級認定。”北京市總工會職工發展部部長李剛說。

此外,北京工會持續開展“北京大工匠”選樹活動,對評選出的68名“北京大工匠”,鼓勵其所在單位設立工匠創新工作室,並連續3年每年給予10萬元助推資金。

同時,北京工會開展工匠學院建設試點,已挂牌5家首都工匠學院﹔設立教育培訓示范點137家,開設課程近900門,2021年至今已培訓職工近兩萬名。目前,各級工會培育職工匠師97名,開展匠師講堂超200場。

隨處可歇腳的“暖心驛站”

在北京市豐台區橫七條鏈家門店內有一個佔地約8平方米的暖心驛站。驛站內有吧台、椅子,靠牆處擺放著飲水機、微波爐、充電器等設施,可供戶外勞動者使用。

據北京市總工會職工服務工作部部長廖志華介紹,2018年,北京市總工會出台《關於深入推進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意見》,強調貼近職工需求,堅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突出特色的建家理念,鼓勵各級工會採取單獨建、聯合建、網上建等多種建家模式,不斷創新建家形式、豐富建家內容﹔每年按照“十、百、千、萬”的工作要求,分類推動職工之家、職工暖心驛站覆蓋面不斷擴大,讓職工隨時都能享受到工會服務。

除了鏈家門店,一些加油站、銀行網點等也建設了暖心驛站。據悉,北京工會充分發揮這些單位網點多、營業時間較長等特點,建設職工暖心驛站。部分暖心驛站不僅提供歇腳、熱飯、充電、休息等服務,還准備了防暑藥品、雨衣等。

廖志華介紹,北京工會已累計建成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1643家,其中公共區域職工之家352家、戶外勞動者暖心驛站11291家。

來源:工人日報

(責編:付可、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