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福建泉州市總工會持續推動“勞模工匠進班組”——

師徒結對“一對一” 技術引領“心連心”

李潤釗

2023年10月19日10:14  來源:《工人日報》

從一名普通的焊接工到公司自動化設備維護保養班組負責人,從鐵拓機械企業學院機器人焊接培訓導師再到登上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的舞台……18歲就開始從事焊接工作的吳培文,近年來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一路“飛奔”。在本周福建省泉州市總工會舉辦的“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中,站在宣講席上的吳培文感慨:“這一切的改變,得從市總工會兩年前舉辦的勞模工匠師徒結對活動說起。”

2021年9月,在泉州市總的“牽線搭橋”下,福建省鐵拓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班組焊接工吳培文,與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泉州分院國家特種機器人產品質檢中心講師陳江蘭正式簽訂了師徒協議。福建特檢院泉州分院是泉州市30家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基地之一,陳江蘭作為“泉州工匠”和基地培訓導師成為當地“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的首批特派員,為吳培文提供“一對一”師徒結對傳幫帶服務。而在此之前,吳培文的手工焊技術是在車間裡的老師傅們那“偷師”學的。向勞模拜師,這還是他職業生涯裡的頭一遭。

結對期間,陳江蘭通過送教入企、送課進崗等方式,對吳培文進行了系統化、專業化的焊接理論和實踐技能培訓。“在勞模師傅幫助下,我的技藝水平大幅提升。”回憶起師徒結對前,自己舉著焊槍搞手工焊的日子,吳培文感嘆,“以前是提著焊槍就開干,現在腦子裡會提前想一想,該選用什麼材質、選擇多大的板、設置什麼參數等。”他坦言,從手工焊接向自動化、智能化焊接轉變,給他這樣的一線工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不僅考驗焊接工藝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也加快實現傳統生產模式和技術觀念的更新。在陳江蘭的帶領下,一條條焊縫在吳培文的眼中漸漸變得立體起來。

3年來,依托泉州工會“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陳江蘭收了56名徒弟,包括陳江蘭在內的436名勞模工匠與1237個班組的1.3萬多名一線工人結成師徒,其中超過80%的一線職工得到了技術等級和崗位職級的提升。而在勞模工匠師傅們的帶領下,吳培文和徒弟們在生產中遇到的327個工藝難題被成功破解,超過245項職工創新成果在車間中涌現。陳江蘭和勞模工匠們也被當地企業稱為“工特派”(勞模工匠特派員)。

泉州市總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部分民營企業對車間班組技術人才的培養存在短板,班組職工的技術成長被局限在了一個車間之內,甚至是一個小小的班組之中。受限於完成生產計劃的工作壓力,班組工“向外”接觸新技術、新理論的機會被大大壓減。調查中,超過50%的職工表示,沒有接受過班組以外的技能培訓。而超過75%的職工希望打破班組的界限實現更廣泛的技術交流,其中90%的職工表達希望“師從勞模工匠”的強烈意願。

因此,讓勞模工匠帶著實操技術和最新理論走進車間、走近班組,讓班組成員跟隨勞模工匠實現更大范圍的技術交流,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在青年一代班組中萌芽、生長,成為泉州工會開展“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的初衷。而在“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的帶動下,3年來,泉州工會已經打造了100個“工匠型班組”。

今年,為進一步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貫徹落實泉州“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行動的要求,泉州工會以實施“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了“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的實施力度。全市所有“產改”試點企業都納入“勞模工匠進班組”活動的結對范圍,每個試點企業將選取1∼2個關鍵技術型班組,參與班組以外勞模工匠的結對共建活動。

泉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韓衛華告訴記者,泉州工會還將建立“工特派”數據庫,對不同專業領域勞模工匠“進班組、助企行”進行信息化管理,幫助勞模工匠和企業班組實現精准對接,為勞模工匠和一線職工交流互動提供便利。力爭到2025年末,實現組織2000人次勞模工匠進班組,為企業解決1000個現場技術問題,幫助3萬人次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水平。

“激活班組也就激活了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勞模工匠進班組既是從細微處助企發展,更是在源頭處凝煉匠心。”泉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盧秀萍表示,泉州工會將以中國工會十八大精神為引領,通過發揮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基地、工匠學院和勞模工匠工作室的集群作用,以班組為單位,創新“師徒結對‘一對一’,技術引領‘心連心’”的產業工人培育模式,持續推動“工特派”為車間班組注入“心力量”,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走進生產一線、駐進職工心間。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