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從被遺忘的“角落”到職工群眾熱門“打卡地”

一個縣級工人文化宮的“蝶變”之路

田國壘

2023年12月11日14:27  來源:《工人日報》

今年4月,在山東省首批省級標准化工人文化宮綜合評價中,濟寧市汶上縣工人文化宮成功入選首批10個“省級標准化工人文化宮”﹔2021年以來,在山東省總工會公益性服務項目綜合評定中,汶上縣工人文化宮連續兩年被評定為“優秀”,並入選山東省智慧城市優秀案例在全省推廣。

汶上縣作為一個地處山東西部、財政並不“輕鬆”的發展縣,為什麼其工人文化宮卻連獲佳績,成為當地職工群眾的熱門“打卡地”?

一張“宮”圖繪到底

汶上縣的老工人文化宮建於2001年,地處一處城中村,一棟四層小樓、功能面積不足2000平方米。前些年,隨著機構體制改革和服務職能轉變,老工人文化宮的服務理念、能力已不能適應職工群眾需求。曾有一段時間,老工人文化宮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公益項目活動無法開展、靠房租繳納職工基本保險和發放基本工資。

擁有82萬人口的汶上縣,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如何才能讓工人文化宮回歸公益屬性,真正成為職工群眾的“學校”和“樂園”,成了當地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

汶上縣委書記高永干認為,縣級工人文化宮在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強化縣級工會服務職工功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越發展越要加強文化宮建設管理,努力實現統籌規劃合理、陣地建設科學、功能完善規范、運營管理高效、技術支撐有力的目標任務,打造廣大職工的精神家園、文化陣地,推動工會改革創新向縱深發展。

汶上縣連年把工人文化宮“建管服”作為重要民生工作,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容的打造核心。在充分調研、專家論証的基礎上,汶上縣投資建設了以工人文化宮為主,由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城市展館)組成,既相對獨立、又互通相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連體建筑群。建筑群在縣城核心區拔地而起,成為汶上縣的新地標。

汶上縣明確了縣工人文化宮公益性服務性的基本定位,將其納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工人文化宮確定為公益二類單位。研究制定財政保障政策,把自收自支體制改為差額撥款,基本運行費用納入每年財政預算,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補助等形式給予支持,配套充實提升文化宮設施功能。

融合服務增活力,聯動機制強生機

“近3年,進文化宮參加線下活動人員突破30萬人次,參與由工人文化宮牽頭領辦的各類學習教育、文體保健、技能培訓的群眾超過20萬人次。”在汶上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奉明看來,工人文化宮高效運轉得益於“兩性兩化”的轉變。

據了解,剛啟用后的汶上縣新工人文化宮,面臨專業人才不足、運營經驗缺乏、場所利用效率較低等瓶頸。怎樣在堅持公益性服務性的基礎上,順應職工需求、創新服務內容,是一道必答題。

汶上縣工人文化宮打破傳統“坐館”模式,探索縣級工人文化宮抱團融合發展服務新模式。汶上縣工人文化宮充分利用與縣公共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城市展館連成一體的優勢,實現了宮中有館、館中有宮、宮館互通,與其他場館在服務內容上實現資源、信息、數據共享,在活動開展上共同參與、配套聯動、同頻共振,成為汶上職工群眾的“網紅打卡地”。

在宮館陣地融合互動的基礎上,汶上縣推進工人文化宮與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合作,整合各類資源,通過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實現平台聯建、活動聯辦、培訓聯做、品牌聯創。針對職工需求採取“訂單”式服務方式,工人文化宮為職工推出了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困難幫扶、就業創業等精准服務。

近年來,汶上縣心理學會、筑安技術培訓、安泰培訓學校等10個社會組織和培訓機構入駐縣工人文化宮,向職工推出健康體檢、電子商務、家政培訓等20多項專業化、常態化服務項目。推出“經典誦讀”“惠工影院”“工創圓夢”等一批具有工會特色文化的普惠性服務項目。去年以來,通過融聯合作,累計開展職工教育培訓活動64場次,職工文化活動48場次,職工體育活動27場次,參與職工7.6萬余人次。

智慧賦能添羽翼,精准服務提效能

“對社會化市場化運作項目進行實時評價和終期評價,實時評價不合格的責成限期整改,對評定為差的合作單位退出合作管理,並面向社會進行重新招募。”據了解,汶上縣工人文化宮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管理手段、服務模式創新,探索出了工人文化宮智慧管理和服務職工的新模式。

在打造智慧型文化宮過程中,汶上縣工人文化宮注重強化數字賦能場館功能建設,在山東率先啟用“智慧場館”管理系統,實現了場館管理數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數據“一網通”實現統一管理、統一分析、統一運用﹔智能“一卡通”實現各場館一卡通用、快捷方便﹔服務“一點通”與“齊魯工惠”APP實現數據對接,職工通過APP查看資訊、報名活動、預約場地。

“我經常通過智慧平台線上預約文化宮健身房,動動手指就知道場館內哪些課程可以參與,哪些課程已經滿了,避免了空跑,實在是太方便了!”汶上縣畜牧發展中心職工信衛軍說。

如今,汶上縣工人文化宮總建筑面積7500平方米,功能布局有宣傳教育培訓、文體健身活動、安全教育體驗、美術書畫培訓、工友創業孵化、法律援助服務、職工健康賦能、職工綜合服務八大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征集群眾需求,“下單配餐”推送職工服務項目,賦能增效為汶上縣工人文化宮的職能發揮增添了羽翼,線上點單、線下服務提速增效。

(責編:皮博、黃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