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重慶九龍坡區工會組建“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讓“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勞模工匠“抱團”點亮“志願紅”

黃仕強

2024年01月08日09:19  來源:《工人日報》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是黨的教育、軍隊的培養以及英雄勞模情結激勵我踏踏實實干好每一件事……”近日,在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的會議室裡,74歲的全國勞模王素芳和獲得過“一等功臣”稱號的退役軍人龔伯權,分別結合各自的人生經歷,為該街道數十名企業、社區工會干部講述各自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

而類似這樣勞模工匠“三兩成團”地走進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宣講、困難幫扶、健康義診、答疑解惑等公益服務活動,在九龍坡區已屢見不鮮。

2021年,九龍坡區總工會在全市率先組建起以“匠心”“筑心”“愛心”為核心的“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探索勞模“抱團”服務社會的有效途徑,並按照黨政所需、工會所能、職工所盼原則開展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如今,該服務隊已有勞模、工匠等隊員120余人,實現“一群人溫暖一座城”的社會效益。

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

“勞模的身份是一塊‘金字招牌’,一直以來區總工會都在想方設法讓這塊招牌更好地發光發亮。”談及建立“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的初衷時,九龍坡區總工會副主席黃科坦言,以前勞模們開展各項服務時,大多是“單打獨斗”,並且職工群眾、企業與勞模之間缺乏一個常態化的聯系機制和平台,這也造成勞模工匠在社會上的示范引領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重慶市勞模毛鐵告訴記者,服務隊未成立之前,他聯系居住在楊家坪地區的5位勞模,成立“楊家坪五月彩勞模志願服務工作站”,開展糾紛調解、困難幫扶等服務,因是自發成立,人手缺乏,服務內容相對單一,影響力有限。

“由於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我們隻能‘摸著石頭過河’。”黃科說,在2021年以前,區總工會一邊依托工作站動員轄區勞模開展志願服務工作,一邊探索建立勞模“抱團”服務社會的制度機制。

經過兩年多的摸索,2021年,九龍坡區總工會“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這也是重慶市首支勞模志願服務隊。據介紹,區總工會根據勞模的職業特點、行業屬性等,下設“匠心”“筑心”“愛心”3支服務分隊。

其中,“匠心分隊”重點解決技術攻關、技術革新方面的問題﹔“筑心分隊”深入校園、企業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愛心分隊”圍繞困難幫扶、愛心傳播、文明勸導、健康義診等公益事業開展志願服務。

如今,這支隊伍已從成立之初的30余名成員,發展到了120余人,形成了“握指成拳”的力量。

職工企業“點單”,勞模工匠“配菜”

“當勞模工匠‘抱團’登上社會大舞台后,推進黨政所需、工會所能、職工所盼的工作也就變得更順暢了。”九龍坡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堯表示。

據介紹,服務隊堅持職工群眾、黨政、企事業單位“點菜”,勞模工匠“配菜”的原則,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居民文明素養培育、工會組織愛心傳播等提供了精准服務。

“企業有需求,勞模見行動。”此前,區總工會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轄區多家制造企業在智能化升級改造、開發新產品等過程中遇到了技術難題,正全力攻關,需要技術支持。全國勞模、“匠心”服務分隊隊長劉小強告訴記者:“我們立即把分隊成員組織起來,到各企業開展技術協作、交流沙龍。”

目前,“匠心分隊”成員利用自身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積極圍繞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等難點問題,開展技術協作、技術交流40余場,帶領1300余名職工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20余場,創造經濟價值超5億元。

“一群人溫暖一座城”

近年來,“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的120余名勞模成員充分結合自身實際和崗位特點,把志願服務融入個人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做深做實“傳幫帶、助勵志、廣傳播”3篇文章。

如今, 越來越多的勞模工匠和社會有識之士主動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中,發揮各自技術專長,服務社會,不少人還完成了從“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轉換。

此前,盲人按摩師毛建軍因門市合同到期,續租未達成協議,需要另找新地方。毛鐵得知他的困難后,主動上門為他提供了幫助。

“不僅到處幫我找合適的地方,還從別處幫我借了3萬多元。我打心底感謝他。”毛建軍也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2022年,他加入志願服務行列,已免費為20余名孤兒、殘疾人等傳授按摩手藝。

這樣的故事是“三心”勞模志願服務隊成員發揮“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作用的縮影。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細化志願服務項目,拓寬志願服務領域,豐富志願服務內容,創新志願服務形式,常態化、標准化做好勞模志願服務工作。”張堯說。

(責編:皮博、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