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福建工會跑出“海上職工之家”建設加速度,倍增助力海洋經濟發展的“工會動能”

風從海上來 “家”在海當中

李潤釗

2024年02月23日09:34  來源:工人日報

閩在海之中,海為閩人田。襟山帶海的福建擁有3752公裡的陸地海岸線和13.6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如今,在福建蔚藍的海岸線上,一座座“海上職工之家”依海而起、伴海而興,在潮起潮落間留下。

本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福建省總工會十四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上了解到,福建工會今年將持續推動“海上職工之家”建設,聚焦海洋牧場、海上風電、船舶制造等重點產業,新建示范性“海上職工之家”30個,推動形成“閩在海上,家在海中”的溫暖格局。

為耕海的“工人”安個“家”

從福州市區驅車,沿著濱海大通道馳騁一個半小時左右,便可來到連江縣的“海上桃花源”——安凱鄉同心村。

海上“冬耕”繁忙,鮑魚養殖場裡也迎來鮑魚分苗的高峰期。鮑魚分揀隊伍一字排開,漁民們要趕在氣溫上升前將鮑魚苗從海上養殖籠裡揀出,並根據個頭大小,放入相應的“大小分組”裡,以促進鮑魚苗生長,提高成活率。

早上4時就坐船出海的養殖工人楊劍霖,一天下來要和30多名工人合作分揀10個小時,完成500籠鮑魚的分揀任務。中午,工人們輪流休息,楊劍霖便會開船載著大家到船程不到10分鐘的海上平台進行短暫休憩。

這座位於“后才裡”海域的海上平台,由3座海上斜頂木屋構成,“海上職工之家”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海上共享活動中心、海上茶室、海上醫務室、海上學習角……職工之家裡,飲水機、微波爐、休息座椅、應急藥品等一應俱全。活動中心裡的轉角沙發,則是楊劍霖最鐘愛的午休地。

“以前忙起來,一整天都得‘泡’在海上,沒有一個落腳地,要休息就得開船頻繁往返於養殖區域和同心碼頭。”如今,位於養殖區和碼頭中線位置的“海上職工之家”,讓楊劍霖和工人們的午間休息有了更便利且舒適的選擇。

在楊劍霖的講述中,如今的漁業也早已不是當年一家一艘“公婆艇”耕海而漁的老樣子。同心村2250畝的海域面積,不僅養活了全村1200多名本地漁民,養“紅”了年產值高達2億多元的鮑魚、海蠣、海帶等養殖產業,還為1500多名外來養殖技術人員提供了季節性的臨工就業崗位。楊劍霖說:“漁民們開起了養殖場、水產加工廠,村裡的‘討海人’也不以漁民自居,我們更習慣說自己是‘職業漁民’。”

“休漁期,就在船舶上設置‘紅船圖書箱’,邀請海洋產業專家集中授課,把實用生產技術送上船﹔作業期,就把陸地上的便利服務搬到海上,讓職工之家的服務也能‘陸海銜接’。”在福建省勞模、同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忠看來,一座座漂浮在海上牧場上的“海上職工之家”不僅為這些“職業漁民”提供了基於海上的便利服務,也幫助了不少年輕的“職業漁民”擺脫了自己的身份困擾,“干漁業不僅是漁民,也能當‘藍領’。”如今,同心村的工會聯合會已經吸納了1300名“職業漁民”入會。

從全國首個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台“振鮑1號”到全國首個深海綠色自動旋轉海魚養殖平台“振漁1號”,福建傳統漁業正向深遠海、智慧化發展。

為掘金“藍色經濟”的耕海人在海上安“家”,福建工會跑出了加速度,截至2023年底,福建各級工會已投入資金750萬元,成功推動50個“海上共享職工之家”建成並投入使用,覆蓋服務職工超50.1萬人。

海上“家”裡建“楓橋”

“前半年還有工錢,到了下半年船主受傷不能出海,工資就停了。”在泉州灣口海上作業多年的石獅市祥芝鎮船員陳阿良,至今記得自己在祥芝漁港的“海上職工之家”求助討薪的經歷。3.3萬元的工資,職工之家裡的“老蔡”用了不到3天時間,就幫陳阿良討了回來。而在這個“海上職工之家”裡,會討薪、能維權的“老蔡”不止一位。

作為福建全省首個挂牌成立的“海上職工之家”,祥芝的“家”服務從“搭橋”起步。依托當地漁業協會,“海上職工之家”建立了“海上楓橋”金牌調解室,整合當地的民間力量和石獅工會聘請的專業律師團隊,老船長、村干部、村裡的老漁民都加入到了海上糾紛調解的行列。由於在祥芝蔡姓是大姓,調解室裡的調解員以蔡姓居多,職工們就把職工之家裡的調解員叫作“老蔡”。

“海上和陸上大不一樣,由於海洋漁業的作業特點,工傷的風險高,由此引發的糾紛也遠比陸上來得多。”據“老蔡”蔡天生介紹,祥芝有大小漁船近千艘,從業人員近3萬人。近年來,福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祥芝船舶和漁工數量都迅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涉海涉漁糾紛也在逐年增加。“海上的案子‘陸上法院’無法受理,而距離祥芝最近的廈門海事法院開車就要100多公裡,有時候案子剛調解好,雙方到了法院門口就又鬧了起來。”

為降低職工維權的訴累,祥芝“海上職工之家”與廈門海事法院立案庭簽訂了“共建和諧無訟漁區協議”,建立雙向支援機制和調解協議訴前司法確認機制。僅2023年,便有351起調解協議在職工之家獲得了司法確認。

而像祥芝這樣的“海上楓橋”,也在包括同心村在內的多個“海上職工之家”建立。泉州市總工會聯合海事、人社部門建立船員權益保護三方協作機制,組建船員權益保護專班,持續推動船員工會和船員職工之家建設,讓“海上職工之家”的維權效應走出漁港、駛進深藍。福建省總也加大力度推廣“祥芝海上楓橋”模式,鼓勵各級工會依托“海上職工之家”建立基於楓橋模式的一體化維權服務機制,並加大“海上船聲筒”普法服務的力度,推動工會普法服務向“海上職工之家”延伸。

“家”裡的服務海納百川

360度大屏,融合影音技術,呈現工運歷史﹔現代郵輪跨界科技文旅,呈現碧海紅帆……在廈門,福建省首個海上沉浸式體驗船——“圖強號”挂上了“海上職工之家”的標識,構建人海互動的“家”體驗。

水上事故,實現一站式解紛﹔送教上船,打造海上大課堂……在漳州,工會、海事部門聯手打造“海上共享職工之家”,為海上船員提供生產生活保障、政務服務辦理、法律法規宣傳、勞工權益維護等多方面的一體化服務,拓展“共建共享”的“家”模式。

線下,“一盤棋”聯動﹔線上,“一張網”通辦……在莆田,涉海的黨群服務中心與“海上職工之家”實現陣地融合、平台互通,升級“海上建會、海上入會、海上普惠”的“家”溫暖。

據悉,為進一步健全“海上職工之家”的“家”服務體系,福建省總針對海上職工流動性大的特點,鼓勵各地工會開辟海上職工“掃碼入會”服務,為海上職工加入工會提供“家”通道﹔針對海上職工海上漂泊的急難愁盼問題,支持拓展功能,提供海洋從業職工子女“四點半學校”、暑托班和“海嫂”交友聯誼等服務項目,為海上職工親屬提供“家”陪伴﹔針對海上職工服務團隊基礎薄弱的現實,探索“工會組織+社會組織+職工志願者”海上服務模式,健全資金補助機制,為海上工會服務創新輸送“家”能量。

“我們將倍增助力海洋經濟發展的‘工會動能’,以‘海上職工之家’為抓手,在‘海上福建’高質量發展大潮中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福建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祝榮亮表示,福建工會將聯合有關部門、企業,聚焦海上牧場、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濱海旅游等海洋經濟重點領域,共同推動海上共享職工之家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

(責編:劉瓊、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