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匠“星”閃耀 見証勞動者的高光時刻

——寫在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之際

李娜 朱欣

2024年03月04日09:17  來源:工人日報

3月1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辦,四川省總工會承辦,成都市總工會、新都區委、新都區人民政府協辦的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在央視綜合頻道及其新媒體平台播出,揭曉了10位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選。一個個在平凡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奮進故事,在訪談與對話中徐徐展開。

又是一年匠“星”閃耀。今年的發布活動承辦地選址在四川成都新都區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廠房。活動現場,舞台周邊環繞著整齊排列的國產高精尖數控設備,百米紅毯流光溢彩直通榮耀之門,金色獎杯緩緩升起篆刻工匠之名……這是專屬於勞動者的高光時刻。

以匠心恪守初心

三峽、溪洛渡、葛洲壩……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水輪機裝配特級技師崔興國步伐穩健、意氣風發。

戰國時期,李冰在四川治水,留下了舉世無雙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兩千年后,同樣在金沙江上,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巋然聳立。工程的核心環節——巨型水輪發電機組裝配,被稱為世界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崔興國則憑借著高超的技藝成功站在了“珠峰”的頂端。

“不斷追求極致,倒逼自我提升,我們一直以水輪機制造的世界頂尖技術為方向全力奔跑!”從業30余年裡,崔興國在水輪機裝配領域潛心鑽研,成功掌握了降低水輪機不平衡力矩的關鍵技術,並開發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新工藝、新方法,帶領團隊創造了白鶴灘左岸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輪2台零殘余、3台零配重、8台全部精品的紀錄,還先后完成22個創新攻關項目,獲得專利授權62項。

以匠心恪守初心。崔興國“始終和困難比大小”,南方電網雲南昆明供電局變電修試所繼電保護工、特級技師李輝的“大國工匠”之路,則是因“怕麻煩”而成為最能解決麻煩的人。

“這樣操作太麻煩了,我們能不能改進一下?”1992年正式參加工作的李輝,一路從學徒成長為老師傅,對各種新技術新思路新方法如痴如醉。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擴建、技改、大修、缺處等項目超1000項,撰寫技術文獻20多份,取得專利21項,排除重大電網隱患8項,經他手調試過的設備從未出現過問題。

“今年是我職業生涯的第30年,見証了國家電網建設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機電保護裝置技術方面,已從過去的‘全進口’到現在的‘咱最好’,這是讓我最感驕傲的事情!”站在舞台中央,李輝如是動情道。

點亮燈火裡的中國,離不開許許多多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的人。變壓器的線圈繞制工作,在外行人看來,每天都要面對不斷地循環往復,十分枯燥。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變壓器廠工藝技術員、特級技師張國雲卻在線圈繞制崗位上,找到了這份工作的精妙之處。

“變壓器內部結構復雜,線圈繞制看似簡單枯燥,實則需要不斷地創新與攻關。”1999年參加工作至今,張國雲參與繞制的線圈達到上萬個,總長度達4萬公裡,哪怕是總長幾萬米的銅線,手工繞制成重達20噸至30噸的線圈,隻要經他手,公差均可控制在正負1毫米以內,比行業標准提高一倍。

“軍功章”的另一半

“銑刀在高速運轉,而且內腔直線和R角切削的聲音完全不同。”搭建在廠房裡的活動現場,讓哈電集團汽輪機廠公司數控銑工、特級技師董禮濤感到分外親切,甚至在背景音樂的覆蓋下,依舊可以清晰辨別出機器運轉的聲音。他被稱之為新時代的“銑工狀元”,牽頭組建的銑工工作研討小組,如今已發展為容納數控立車工等5個工種、52名成員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隻有肯‘專’、善‘改’、能‘拼’,才能真正獲得成績。”工作中,董禮濤始終保持著一種不服輸的鑽勁兒,是業內的大拿,是企業的定心丸,更是團隊裡的中流砥柱,他幾乎為崗位工作奉獻了全部所能,“要感謝我的愛人,她是我職業生涯裡‘軍功章’的另一半。”

“這麼多年有沒有也感到委屈的時候”“別什麼都自己扛,也向他提點要求”……董禮濤愛人王香燕作為特邀嘉賓出現在發布活動現場,幼師出身的王香燕面對鏡頭顯得有些腼腆,在主持人提問的過程中,她淚水不自覺地在眼眶打轉,漫長的婚姻歲月裡,她承擔了丈夫事業上的所有后顧之憂,那背后是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的支撐。

“要堅持鍛煉,愛護身體”。簡單的幾個字,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

“我們能夠沖在前面干事創業,真的離不開每一位家人的支持,愛人、孩子、父母,都在默默付出和承擔。”為了守護城市的碧水安瀾,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高級技師楊戌雷,日夜前行在錯綜復雜的管道森林裡,現代化的污泥車間干淨整潔,但如果趕上了設備檢修,即便是穿好防護服,全副武裝,身上的味道也會非常刺鼻,持續不散。

作為污泥處理車間主任,楊戌雷曾帶領團隊對亞洲最大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系統的設備、工藝、技術等進行升級提標優化,有效解決了“洋設備水土不服”等諸多問題,形成了17項國家專利、30余項創新成果和技改措施、17個市級創新獎項。發布活動當天,楊戌雷帶來了他們用處理后的污泥灰渣制作而成的綠水青山玻璃制品,驚艷全場,“我是兒子口中的‘臭爸爸’,但他越長大越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重大。”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彭菲是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唯一的女性。致力於人工智能算法研發和改進的探索中,她所研發成果的產品應用場景涉及公安、教育、工地、安防等多個領域,創造了近十億元經濟效益,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在事業上突飛猛進的同時,彭菲每每感到對家人有所虧欠。眼下,她最大的目標是可以研發成功一款可以為家人提供陪伴的機器人,“送給我們小家日夜操勞的父母,送給每一位兒女無法陪伴左右的父母……”

圓夢在奮斗者的時代

“這是銠粉,比黃金還珍貴!”聚光燈下,金川集團銅貴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工、特級技師潘從明指著裝有灰色粉末的透明小瓶揭開謎底。

貴金屬是精密電子、航空發動機、燃料電池等國家戰略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基礎材料。潘從明歷經上萬次實驗,寫下了30余萬字發明筆記,最終實現從銅鎳冶煉“廢渣”中同時提取8種以上稀貴金屬,且使每一種貴金屬的純度達到99.99%,改變了我國貴金屬冶煉長期依賴國外的局面。

“我不怕失敗,關鍵要把‘卡脖子’的技術牢牢掌握在咱們自己手中。”潘從明擲地有聲。

最潮京劇臉譜,是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威猛地嶺南醒獅,則是採用多項世界首創技術、用於高鐵海底隧道施工的泥水平衡盾構機……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張帥坤,將一個個結合地域特色涂裝的盾構機形象從地下掘進的施工一線帶到了台前,這些極具標志性意義的國產盾構機產品背后,是他和團隊十余年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隻為國之重器不再受制於人。

“在今天,盾構機的中國標准已經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說這話時,張帥坤無比自豪。

“為國鑄劍,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執著於各自領域、不斷追求極致最核心的原動力。”從意氣少年到知天命之年,從台風預報服務到技術研發,再到遠洋氣象導航,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是數十年如一日“追風的人”,他與台風周旋、與風雨競速、與時間賽跑,為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發揮了關鍵作用。

“台風和很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既然從事了這行,就要擔起這份責任。”30余年聞風而動,盡管已經練就超強的天氣分析能力和集合模式的運用能力,被稱之為台風的“活字典”,許映龍卻常常自省自誡,“我們對大自然的了解遠遠不夠,要心存敬畏,接續努力。”

“這真是最好的時代,是屬於奮斗者的時代。”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研究館員吳順清今年已經75歲,是10位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最年長的一位,看到來自其他領域的大國工匠代表講述所在行業發展的蓬勃生機,心中萬千感慨。

“我兒子研究的是古代藝術史,將從我手中接過這一棒,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把文物保護的工藝和技術傳承下去。”吳順清曾先后組織或參與江陵馬山戰國墓、南昌海昏侯漢墓、三星堆遺址等重大考古發掘現場的文物保護工作,成功將數萬件脆弱、瀕臨破滅的文物提取出來。退休后依然堅持一線的他,對文物保護工作青年人才梯隊建設心心念念:“中國是歷史古國,有非常多的文化遺產需要保護,時間不等人。”

發布活動的最后,一首在今年首發、獻給所有普通勞動者的《非凡之光》,由身著各色工裝的10位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選共同唱響,滾燙的旋律、鏗鏘有力的歌聲,感染著現場所有人以掌聲跟隨律動,“雕琢心中的山河,打磨夢想的顏色,萬千景象,繪心中天地一方,技海搏浪,復興之路大國有工匠……”(本報成都3月1日電)

(責編:劉瓊、黃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