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墨 陳曉燕 朱欣 徐新星
2024年03月08日13:55 來源:《工人日報》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聚焦以技能提升促就業公平、生育權益保障、高發癌症防范診療等女職工權益保障問題發聲,將特別的關愛送給更多女職工。
讓數字技能助力女職工“乘風破浪”
數字經濟因其突破時空束縛、減少體力限制等特殊屬性,在減輕女性勞動力市場競爭劣勢、促進女性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性別刻板印象、女職工數字技能掌握不夠等原因,女性數字技術從業者規模與男性相比仍存在差距,性別數字鴻溝依然存在。針對這一問題,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馬璐委員向大會提交了《關於推動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的提案》。
2023年,全總女職工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女職工數字技能情況及提升需求調研顯示,女職工在數字技能提升方面主要面臨數字工作技能積累應用不夠、數字化思維不夠、數字技能培訓效果不充分等困難。
針對推動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工作,馬璐委員建議,豐富資源供給,構建多元化女職工數字技能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營造“政府主導+單位支持+社會參與”的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友好環境﹔建立健全有利於提升女職工數字創新創造的體制機制。
“探索建立女職工數字技能工匠學院,推動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數字技能領域女職工人才選育。著力開展女職工數字技能日常培訓,同時鼓勵用人單位為女職工提供有利於數字技能學習的友好環境。適當提高各類女職工數字技能勞動競賽開展頻次和認証層級,助力廣大女職工爭當數字素養提升的引領者、數字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數字中國建設的推動者,在數字化浪潮中努力培養更多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巾幗工匠。”馬璐委員建議。
“讓數字技能助力女職工‘乘風破浪’。”沈陽鼓風機集團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姜妍委員深有同感。她認為,掌握數字技能,能讓女職工得到更多更優質的就業機會,“希望女職工參與數字技能提升培訓的途徑多一些,同時廣大女職工也要抓住機遇、主動學習。”
為女職工補齊生育權益保障短板
現行生育保險制度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民生保障需求不相適應,亟須健全完善。為此,多位代表委員就健全完善生育保險法律政策體系,完善職工生育權益保障發聲。
據了解,現行生育保險制度存在立法滯后、覆蓋范圍窄、籌資機制不完善、保障水平不足、生育產休假及津貼保障矛盾多等問題。比如,主要參保對象為企業女職工,大量靈活就業、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等非正規就業人員缺乏基本生育保障﹔職工產前檢查費用保障水平較低,不能充分保障生育的直接醫療費用負擔﹔有些地方未將生育獎勵假納入生育津貼支付范圍,由企業自行承擔,等等。
南京快易潔家政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高華瑞代表所在的企業女職工人數較多。在她看來,缺乏固定收入來源的未就業或靈活就業女性,更加需要由國家和社會及時給予生育期間的生活保障。
針對這些問題,全國總工會原書記處書記張茂華委員建議,加快推進生育保險立法。順應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和生育政策轉型需求,將生育保險作為生育支持的核心保障制度之一予以強化,加快生育保險立法進程,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籌資機制、健全擴大保障范圍、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增強生育保險的生育支持功能。
“要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納入生育保險覆蓋范圍。”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粟斌委員建議,擴大生育保險有效覆蓋面,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同時,統一生育休假制度及成本分擔機制。
“應鼓勵在98天產假之外,統一設置男女共享的生育獎勵假、育兒假、哺乳假、陪護假等,探索將生育獎勵假及配套休假納入生育津貼保障范疇,統籌生育休假與托育服務體系建設銜接。”粟斌委員表示。
給女職工身體健康“開良方”
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王曉峰委員和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腫瘤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胡小青代表不約而同地呼吁,加大疾病防范力度,強化女職工衛生健康保障。
王曉峰委員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宮頸癌防范,強化女職工衛生健康保障的提案》。
宮頸癌是我國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對此,王曉峰委員從防治、篩查、診療3方面入手提出建議。包括推動促進HPV疫苗接種,督促相關部門加大HPV疫苗接種醫療保障,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歷年賬戶余額可用於本人或近親屬HPV疫苗接種﹔持續提升適齡宮頸癌人群篩查率,採用流動服務車等靈活組織方式,方便偏遠地區女職工就近就便接受篩查﹔對依法保障女職工健康權益工作突出的用人單位,加大支持和激勵力度等。
“此外,應探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力量參與的宮頸癌患者關愛體系,建立困難對象中宮頸癌患者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合力強化女職工衛生健康保障。同時,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加大對符合條件患者的救助力度,減輕宮頸癌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王曉峰委員說。
胡小青代表則建議,利用工會的宣傳和動員優勢,做好適齡女職工摸底調查、宣傳發動等,提升適齡女職工HPV疫苗接種意願。同時,推廣應用統一規范的宮頸癌診療指南,完善康復指導、護理和營養、心理支持等配套措施。
(本報北京3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