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代表委員圍繞穩就業、促就業建言獻策——

擴大“蓄水池” 精准提供就業服務

徐新星 陳曉燕 蘇墨 朱欣

2024年03月12日08:17  來源:工人日報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對穩就業的支持,加大促就業專項政策力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就業”,如何穩就業成為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圍繞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幫助勞動者端穩“飯碗”。

多管齊下促進崗位擴容

拓寬崗位和增長點是推動規模化就業的關鍵。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多措並舉擴大就業“蓄水池”。

“文旅產業涵蓋餐飲、住宿、客運等上下游產業鏈條,就業容量大、人員密集度較高。就清明上河園景區來說,600畝的景區,就能實現直接就業3000多人。”在文旅產業復蘇的煙火氣中,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代表看到了文旅產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

“文旅產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王爽代表建議,政府部門可以針對文旅行業推出一攬子稅收減免和補貼政策,助力文旅產業復蘇和創新發展。一方面,鼓勵企業練好內功,激發發展活力﹔另一方面,引導企業穩定職工隊伍,多用人、留住人。

“各部門要協同合作,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變動,靈活調整政策措施,穩定和促進就業。”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百貨事業部重百沙坪商場品類銷售一部資深主管龔定玲代表建議,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力度,通過減稅降費、提供就業補貼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鼓勵企業擴大招聘。

龔定玲代表認為,相關部門還可以多管齊下開發崗位,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新興產業。同時,通過提供創業指導、貸款優惠、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創業創新,以此帶動就業。

提高職業教育適配度

當前,就業領域存在勞動力供給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對此,代表委員建議,通過提升職業教育適配性,加強職業能力建設,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

“職教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民建中央常委、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委員指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存在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不足以及校企合作不緊密、專業適配度不高等短板,因此職業院校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同時加快職教本科建設,提升畢業生就業層次,讓職教學生畢業后更“吃香”。

洛陽理工學院副院長馬珺委員建議,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鼓勵技師學院、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具備培訓資質的企業等,根據政府公開的重點支持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目錄,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重點產業布局開發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項目,開發項目經認定確有實效的予以補貼。

“結合脫貧群眾等群體的就業方向,實施差別化支持舉措,分層分類開展全產業鏈培訓,以及‘小而精’的靶向技能培訓,提升技能儲備、培訓、就業的匹配度。”馬珺委員還建議,開展新產業新業態相關技能培訓,結合當地優勢產業和三產融合發展情況,對中青年勞動者開展電商直播、數字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技能培訓。

打造就業公共服務品牌

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和示范性零工市場﹔開展“線下+雲端”招聘活動,實時發布崗位信息……在代表委員看來,不斷提升就業公共服務的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是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重要抓手。

2023年以來,江蘇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樣衣部部長李承霞代表走訪了10多家企業、職業院校后發現,許多企業在校企合作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卻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同時,很多職校學生不了解企業、不願進企業。“當前,企業用工難和學生就業難問題並存,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和企業之前存在信息差,需要相關部門和機構為學生和企業‘牽線搭橋’。”李承霞代表指出。

李承霞代表告訴記者,今春以來,常州各級工會聯合人社等部門密集舉辦“工會幫你來就業”招聘會,通過直播帶崗、設置咨詢服務台等方式,為求職者提供就業咨詢、特困幫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貼心服務。“這樣的招聘會,企業歡迎,學生需要,應該常態化舉辦。”她說。

“加快建立健全高標准人力資源市場,發揮產業園集聚效能,培育建設一批緊密貼合產業布局需求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統籌推進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廣東中華職教社副主任許玲委員建議,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促進就業服務工作向規范化、精准化、職業化邁進。加快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與法律服務、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業融合聯動,推動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

(責編:盛月、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