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鋼軌醫生”問診記

毛濃曦

2024年03月13日09:16  來源:工人日報

2月底的一個早晨,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西安工務段探傷車間班長暢港帶領3名工友出發了。他們的任務是對隴海線三橋動走聯絡線進行探傷,這是一條連接普速和高鐵的聯絡線。

到達隴海線下行K1087公裡處,“天窗”時間一到,立即將“小黃車”抬上線路,擰緊螺栓,接好電路,檢查完設備線路,打開水路通道閥門,嘩嘩嘩的水滋到了鋼軌上,“小黃車”開始作業。

由於鋼軌長期受到火車車輪的輾軋和碰撞,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傷,加之冬季氣溫晝夜溫差大,熱脹冷縮可能產生細小裂紋,如果不及時發現和處理,日積月累就會造成鋼軌斷裂。

暢港和工友的工作就是對鋼軌表面進行探傷,並全方位探測鋼軌毫米級裂紋,人們稱之為給鋼軌做B超,他們也就成了“鋼軌醫生”。

“春運期間,列車加開較多,為了確保旅客平安,我們每天的探傷巡檢從之前的8公裡增加到25公裡。”駕駛員劉健說。

春寒料峭,沒走幾分鐘,額頭上的頭發都被霧氣凍住了,但再冷的天,也擋不住工友們上道作業的腳步。

“小黃車”勻速前進,耳邊的風冷颼颼地刮到臉上,暢港和檢測員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屏幕,“如果鋼軌出現魚鱗紋、核傷、裂紋等傷損,電腦屏幕就會出現傷損波形。魚鱗紋不可怕,可怕的是鋼軌內部隱藏的核傷,一處比芝麻粒還小的鋼軌內傷就有可能造成斷軌的風險,容不得絲毫馬虎。”暢港一邊盯著電腦波形一邊說。

“小黃車”學名叫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由行走、檢測、分析三部分組成。行走部分由電力系統驅動﹔檢測部位於小車底部兩側,通過發射超聲波,完成對鋼軌病害的檢測,每個探輪有9個通道,可以全覆蓋檢測軌頭和軌腰區域﹔分析部分是“小黃車”的“大腦”,車上的主機系統與電腦進行匹配,通過大數據運算,將超聲波數據及時反饋到電腦屏幕上,檢測人員通過分析波形,可以准確定位傷損位置、判斷傷損類型。

“停,停,停一下,倒回剛才的位置。”暢港發現屏幕上波形異常,立即叫停。

小車返回剛才的位置,暢港一個箭步跳下車走到屏幕前。“這個地方鋼軌左股接頭疑似孔裂。”檢測員劉佳明指著屏幕對暢港說。“八通道發現,靈敏度不是太高,下車復核,再確定一下……”看完波形圖,暢港決定用焊縫儀器進行再確認。每次探出傷損,他都要用兩個不同的探傷儀反復測試,防止單個儀器“誤報”。

隻見暢港先用耦合劑均勻地覆蓋在鋼軌表面,然后用探頭在耦合劑處來回游走,隨著探頭的移動,焊縫屏幕上的波形也跟著來回跳動。看過數以千計傷損波形的暢港,腦子裡立刻就判斷出傷損類型,隨即用攜帶的油漆,在鋼軌傷損處畫了一個三角形。

“一般情況下,探傷過程中發現鋼軌輕傷,我們就會在傷損位置標記一個三角形,如果是重傷,就三個三角形。做完標記,我們需要立即通知線路工區,及時對傷損進行處理。”暢港一邊解釋,一邊跳上“小黃車”,繼續作業。

以前手推單軌探傷儀的時候,同樣的工作需要8個人一起干,作業人員隻能徒步檢修,手推著探傷儀的同時,眼睛盯著探傷儀屏幕,腳下還得邁著小碎步,跨過一道道枕木,一個小時頂多檢查2.5公裡,每次最多10公裡。而如今,“小黃車”最快檢測速度能達到近15公裡/小時,一個天窗就可檢查20多公裡的線路,作業效率提高了6倍,而且“小黃車”可以很輕易地檢測出之前人力作業不易發現的故障,檢出率也比以前高了不止2倍。

“野外作業雖然辛苦,但看到一列列火車將人們安全、正點地送達目的地,苦點累點我們也很欣慰。” 暢港說。

(責編:盛月、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