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董禮濤以匠心注銑刀,精琢報國夢——

“大國工匠有大責任,更要有大擔當大作為”

張世光

2024年03月15日08:26  來源:工人日報

“堅守才能成就不凡,創造精彩”“為什麼要學習?學習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走進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董禮濤技能大師工作室,董禮濤的桌上除了各種理論學習資料外,最上面的是一個筆記本,裡面密密麻麻記著他的心得和感悟。

董禮濤,27歲就打破公司紀錄,成為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代表哈電汽輪機參加不同級別的職工技術技能大賽,成績耀眼﹔30多年來,董禮濤先后取得20余項國家專利,完成技術創新300余項,累計為公司創造了8000余萬元的價值,從一名普通的銑工成長為首屆“龍江工匠年度人物”、全國勞動模范,獲評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記者一頁頁翻看他的學習筆記,試圖從中找到他從工到匠的成功密碼。

初出茅廬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一條三大動力路。在這條1.5公裡的長街上,聳立著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和哈爾濱鍋爐廠三個國家大型裝備工業企業,人稱“三大動力”。董禮濤從小在這裡長大,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工二代”。

“1989年進廠當學徒,看著地下的油泥、手上每天都是被零件毛刺割的小口,心裡也很迷茫。”董禮濤說,那時,車間嘈雜的聲音混響就像未來的無數種可能,不知道哪裡是方向。

第一次讓他有所觸動的是師傅的一個好習慣。“師傅的工具都擦得干干淨淨,擺得整整齊齊。我當時就想,工人這個活兒也分怎麼干,甭管干啥活兒,都得有個標准。”后來,當董禮濤看到,一個個精美的零件從師傅的手中誕生,組裝成為國家裝備制造業中的重要設備,讓他意識到,什麼叫“咱們工人有力量”。

安心當了工人,董禮濤卻不安於循規蹈矩地干活。“每干一個活,我都在想,怎麼能更好地完成。”他天天圍著機床轉,原來的工序是這樣的,串一串又能咋樣?“超級別”的件,到底是咋做的?那時候,不愛說話的“小董”,每天悶頭研究機床、工序,同樣的機床,別的銑工可以將孔洞尺寸誤差控制在0.05毫米范圍內時,董禮濤想的是自己能不能將它控制在0.01毫米的范圍。

為了提升自己,他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並拿到了設計與制造專業本科學歷証書。

1992年,董禮濤開始代表單位參加公司舉辦的各種職工技術比武活動,名不見經傳的“小董”第一次拿了個冠軍,並在接下來的12年蟬聯冠軍。

2007年,首次以他個人命名的“董禮濤——超超臨界百萬機組主汽閥閥杆鍵槽加工法”在全公司推廣,從此以后,大家對董禮濤的稱呼也由“小董”變成了“董師傅”。

善作善成

“很多任務都是時間緊、任務重,我的目標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干好。”2020年,重型燃機是公司當時攻克的制造難題。“我們需要馬上找到一種鑽頭,能夠在直徑1米的圓桶上鑽直徑1毫米的孔,40毫米的深度。”現去定做工期不允許,董禮濤在刀具商店找到了剛能滿足孔深的一種鑽頭,0.7元一支。“這簡直是挑戰不可能!”很多工友都表示質疑。為了解決難題,董禮濤馬不停蹄進行切削參數試驗,當加工任務完成時,大家嘆服了。

“創新就是要思路開拓,根本是解決問題。”董禮濤說。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2010年,長輸管道燃氣增壓設備國產化攻關中,每個工件的結構都很復雜、密集,往往一個工件的圖紙就能鋪現場一地。由於國外的技術封鎖,董禮濤的手上隻有圖紙,沒有相對應的工藝,一切隻能自己摸索著干。從清晨到日落,董禮濤一天在車間10多個小時,“每天做夢都是圖紙”。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月的努力,董禮濤終於完成了最后一個工件的加工,成功實現整套增壓設備的國產化,大大節約了成本。在參與國產首台燃壓機組建設時,他整整3年沒日沒夜地鑽研,在按要求完成所有任務的同時,申報了5項發明專利。

企業發展向好,承擔起更多的國家重點項目。“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趕上了好時代,時代發展提速,我們工人也要轉變思想,現在都是數控機床,怎麼能最大限度發揮設備的性能?就是要不停地學習業務,不停地鑽研技能,將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這才是新時代產業工人最重要的素質。”董禮濤說。

引領風尚

“在我們廠,董大師編寫的‘錯題本’就是他徒弟們的‘避坑’指南。”重點工程分廠副廠長張武成說。他口中的“錯題本”是董禮濤總結各個項目的制作方法、加工經驗編寫而成的,如今已經有5000多頁,摞起來有1米多高。“為了讓我們看得懂,師傅編寫得圖文並茂,特別實用。”董禮濤的徒弟張世宇說。

2008年董禮濤組建了銑工工作研討小組,帶領徒弟們一起攻關。每年工作室都會制定詳實的人才培養規劃,為每一位工作室成員制定專門的“名師帶徒”活動計劃書,並予以監督考核。

目前,董禮濤技能大師工作室已發展包含5個工種、52名成員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已完成各類創新成果近百項,取得28項國家專利、命名操作法3項,培養了眾多骨干力量,成員中晉升技師、高級技師的就有26名。

如今,已榮獲諸多榮譽的董禮濤仍不放鬆探索鑽研的勁頭。最近,他正帶領工作室的伙伴們,不斷將數字技術融入生產制造。通過不斷地研究固化加工方案為數字化產線提供精准的基礎加工參數,為公司數字化轉型貢獻著力量。

“大國工匠有大責任,更要有大擔當、大作為。”董禮濤說。

(責編:盛月、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