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堅守一線34年,許映龍為我國台風監測預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突出貢獻——

與台風“競速”的“追風者”

郝赫

2024年03月21日08:48  來源:工人日報

走進許映龍所在的工作空間,10余個電腦屏幕分為兩排,高高疊放著。許映龍面前的4個屏幕,分別顯示著全球衛星雲圖、地面觀測圖、數值模式預報圖、雷達觀測圖像。這些是他每日必看的圖像。

作為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的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被賦予了一個“酷炫”的稱呼——“追風者”,追的還是台風。34年,許映龍堅守在國家級台風預報服務業務一線,致力於台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技術研究和流程規范改進,為我國台風監測預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3月,許映龍入選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手捧金色獎杯,許映龍用3個詞詮釋自己眼中的專業匠心——敬畏,專注,責任。

“跑”在風的前面

提及台風,首先會想到什麼?對許映龍而言,是數據和雲圖——

從復雜的雲圖和大量的數據中盡快辨別台風、預測台風走向,提前判斷台風何時何地登陸,並給出預報結果,無疑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挑戰,也是許映龍專注的日常。

2023年7月底登陸我國的強台風“杜蘇芮”,給我國華東部分地區帶來了強風雨影響,登陸北上后,又給華北和黃淮等地帶來極端強降雨。“杜蘇芮”活動期間,許映龍和台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的同事們要做的,就是充分應用數值模式、路徑智能訂正方法和各種探測資料,對其移動路徑、登陸地點和登陸時間盡可能作出准確預報。

打開當時的資料圖,可以看到,地圖上陸海交界的地方,幾十條密密麻麻、不同顏色的曲線以相近的路徑延伸交錯——每一條線都是當時對“杜蘇芮”路徑的預測。在當時的情況下,由於觀測誤差、數值分歧較大等原因,預報員們需要對數值預報模式的結果進行及時訂正。許映龍通過細致分析研判,在“杜蘇芮”移入南海東北部持續減弱后,准確預判“杜蘇芮”近海可能出現明顯加強,將以強台風級登陸福建,而非此前預估的廣東。

在對“杜蘇芮”的預報中,許映龍提前4天鎖定“杜蘇芮”登陸地點,准確預報其移動路徑和強度變化,提前3天明確指出殘余環流可能給京津冀等地帶來明顯降雨,為人口轉移、停課停工等防汛應急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准確的台風預報影響著防御減災工作,影響到社會生產、千家萬戶,但“天有不測風雲”,目前台風預報的准確率無法實現100%。“作為氣象預報員,我們要持續根據對天氣形勢的判斷、海洋狀況的分析以及數值預報模式的結果來提前預判台風動態,盡可能提供准確的台風預報服務。”許映龍說。

氣象人的責任

在許映龍所在的國家氣象中心,牆上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格外顯眼。這8個字背后,是氣象人的責任。

我國是世界上受台風襲擊最多的國家,台風多集中在夏秋季節。從業34年,許映龍預測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台風,超強台風“桑美”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06年,“桑美”登陸我國,造成嚴重影響。許映龍到災情現場調研后,更深切地意識到准確預報台風對減輕損失意義重大。

氣象預報中,每一個微小的數據和變化,都可能影響最終結果。許映龍坦言壓力並不小:“這份壓力來自於對預報精准度的追求和最大限度減少生命財產損失的責任。一公裡的預報誤差,可能就會造成近億元的損失。”

近年來,我國的台風預報從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拓展到全球海域,許映龍肩上的擔子更重了。2017年9月,台風“瑪麗亞”席卷多米尼克,400余名華人華僑被困,急需判斷台風發展,以便開展救援。這一緊急求助交到了許映龍手中。經過縝密分析,僅30分鐘,許映龍和團隊就給出了准確預報,為當地安全撤離全部被困人員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一次次和台風“競速”、日夜緊盯的專注研判中,許映龍掌握了大量的數據資料和過硬的業務能力。但他總是提醒:“每個台風都不一樣,我們不能完全依賴數值預報模式和經驗,每一次都要慎重思考和分析。”

不斷提高“追風”水平

1990年,許映龍從南京氣象學院(現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后入職中央氣象台。他仍記得,那時的天氣形勢圖要在紙上一筆筆手繪出來,一天下來要畫16張圖紙。當時衛星雲圖也是照片形式,時效性較差,且以主觀定性為主。

“氣象預報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許映龍說。為了更准確地研判台風,許映龍聚焦攻克技術難點和提高台風監測預報客觀化水平開展科研攻關。

許映龍牽頭開展了台風預報業務規劃、規范和平台改進工作,對台風定強預報流程改進、96小時和120小時預報業務運行、全球熱帶氣旋監測預報業務拓展等工作作出了開拓性貢獻。他帶領團隊研發了基於集合預報的台風路徑訂正方法,極大提高了台風路徑預報水平,該方法也成為實現“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重要客觀技術支撐,同時還發展了基於風雲氣象衛星的台風客觀強度估計及大風反演方法,提高了風雲氣象衛星的定量應用能力。在許映龍和團隊的努力下,2023年我國台風24小時路徑預報准確率比日本和美國分別高8.2%和8.4%。

如今,我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台風監測預報業務技術體系,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新一代天氣雷達、超級計算機系統、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等技術手段不斷發展,台風監測預報實現了由主觀定性經驗為主到客觀定量的跨越,並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2023年以來,許映龍帶領團隊針對台風海洋預報基礎能力和全球氣象導航關鍵技術開展攻關,我國自主研發的遠洋氣象導航系統取得初步進展,國產氣象導航服務取得突破,為助推海洋強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兼職首席教授,新一學期,許映龍又奔忙在學校教學中。“我是跟隨老一輩預報員成長起來的,他們身上的專注讓我敬佩。我也有責任將好的傳統傳承下去。”許映龍說。

(責編:皮博、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