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32年來,李輝一直用專業技能守護電網安全

奔跑在創新一線的“工人發明家”

趙黎浩

2024年03月22日08:28  來源:工人日報

繼電保護是特高壓電力系統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為防止大面積停電、提高供電可靠性等提供核心保障。南方電網雲南昆明供電局變電修試所繼電保護工、特級技師李輝的拿手絕活,便能迅速分析判斷繼電保護和安全穩定自動裝置動作行為的正確性,找出故障發生點。憑借精湛的技藝,李輝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技能大獎等多項榮譽。近日,李輝入選2023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從一線工人到大國工匠,32年來,李輝始終堅持在生產實踐中創新發明。截至目前,李輝累計完成37座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牽頭開展各類大修技改1000余次,排除15項電網安全重大隱患,先后帶領團隊完成技術攻關60余項,主導制定2項國家標准,解決1個國際性難題,擁有6項行業首創技術,服務電力系統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創新發明的初心

在李輝勞模創新工作室裡,擺放著一台老舊的筆記本電腦,外殼和鍵盤已經嚴重磨損。

“1998年我的工資一個月隻有八九百元,買這台電腦花了我1.8萬元,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但也因為它,讓我隨時能在電腦上畫電路圖。”李輝還買來一大堆繼電保護裝置相關的元器件和前沿專業技術資料,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研究。

對李輝來說,先進技術是抵擋不住的誘惑。

1992年參加工作的李輝,見証了電網繼電保護專業的蛻變之路:從電磁型保護到整流型保護,從晶體管、集成電路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微機保護。李輝常說,繼電保護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專業,學習新技術后便可以做大量的實踐,並解決實際問題。這促使他不斷提高自身技能,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如果掌握了新技術的原理,就能夠在實踐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李輝記得,2000年微控制器大量運用,他試圖弄清楚程序運作背后的原理,買來一些裝置的開發板來學習,最終用學到的知識開發出了多項成果。

李輝最喜歡用創新發明解決一線生產難題。在勞模創新工作室裡,智能矢量測量分析儀、10kV斷路器航空插頭固定裝置、組合式測試夾……一個個創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電網運行安全性。

自主研發彰顯匠心

眾多創新成果中,有兩塊電路板最讓他引以為傲。

一塊電路板誕生於20多年前,由李輝自主設計、編程、調試。由這塊電路板制作而成的國內最早的微機風冷控制器驗証機,提高了散熱系統的工作穩定性,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

此前,變電站主變壓器循環散熱控制系統都是由電磁元件構成的,故障率高,極端情況下會導致變壓器被迫停運。

李輝帶領團隊不斷優化改進設備,與廠家合作研制出微機型散熱系統,很快在全國推廣使用。之后,李輝又帶領團隊主導制定了此項技術的國家標准。

“第一塊電路板一次就做成了,這驗証了一線工人也能成功設計電路板,開了個好頭。”李輝告訴記者。

另一塊電路板誕生於2018年,安裝在李輝團隊自主研發的“不停電自動快速調電裝置”裡。

李輝介紹,跨片區不停電調電,動輒需要幾十個專業人員配合才能完成,各類風險激增。他帶領團隊自主設計、研發了這塊電路板,解決了跨片區更換供電電源難問題。這填補了國內無專用快速調電裝置的技術空白,將原本需要停電5小時的工作,縮短為不停電1小時內完成。電路板還成功轉化為產品,目前銷售額達425萬元。

讓每一座變電站嵌入“中國芯”

最近,李輝帶領團隊研發的基於龍芯CPU的數字式保護、測控及在線監測一體機已經有了階段性成效,樣機准備開始應用了。“把國產龍芯CPU的一些技術移植到我們的設備上來,實現芯片國產化,安全、自主、可控。”李輝說。

2009年,在一次變電站技術改造中,由於引進的國外技術、設備較多,他和團隊吃住在變電站,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任務。那次經歷讓他陷入了思考,他意識到,關鍵設備、關鍵器件、關鍵系統上要提高國產化率,將來才能不受制於人。

從那時起,李輝心裡種下了一個夢想,要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中國芯”嵌入繼電保護裝置。

在《基於龍芯的保護、測控、在線監測一體機驗証平台》項目的資助下,李輝帶領的團隊已經完成初步驗証機開發。“這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技術,要應用才能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它。我們從最基礎的單片機學起,已經開展相關研發工作6年了。”李輝說。

李輝介紹,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龍芯系列芯片的應用研發工作。如今,李輝勞模創新工作室從成立時的10人發展到54人,工作室成為帶動昆明供電局職工鑽研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平台,也成為年輕人成長成才的重要通道。

未來3年內,團隊還將開展8個有關項目的研發,爭取早日讓每一座變電站嵌入“中國芯”。

“我老覺得時間不夠用,要學的知識太多了。但是我有信心不斷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助力推動最先進、自主的技術應用到工作中,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電力安全,實現技能報國。”李輝說。

(責編:皮博、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