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上海工會積極構建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的勞動領域糾紛多元預防化解體系

“工會+”織密“防護網” 維權無須再“輾轉”

裴龍翔

2024年03月27日14:48  來源:工人日報

沒有簽勞動合同,主要証據又隻有聊天記錄,公司歇業后,遭到拖欠報酬的牛某等14名勞動者,在勞動仲裁時因准備不足未獲支持。就在他們准備放棄時,一直為案件提供支持的上海長寧區總工會嘗試向區人民檢察院申請支持起訴,很快為牛某等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強大“后援團”。通過會商同級法院,核實案件關鍵証據真實性並進行証據固定,牛某等人終於通過訴訟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錢。

“是‘工會+檢察院’讓我們重新看到了希望。”牛某口中讓案件峰回路轉的“工會+檢察院”,正是2023年底,上海工會構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體系的最新成果,工會與檢察院正建立起溝通聯絡、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會商研判、辦案協作等機制。特別是在辦理涉及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公益訴訟、民事支持起訴等案件時,工會干部還可被邀請參與案件調查、聽証等工作。

近年來,上海工會不斷擴大職工維權的“朋友圈”,一個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的勞動領域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體系正逐步成型,為切實維護廣大職工勞動保障權益、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工會+”讓維權無須再“輾轉”

不到一小時,工會、法院、勞動部門及企業負責人同時到位,這樣的效率讓前來投訴的沈女士有些意外。原來,沈女士和10名同事向奉賢區金匯鎮總工會反映,對企業解除其勞動合同后經濟補償金及2008年之前工齡補償等提出維權訴求。

處理過程也讓她和同事感到很安心。這得益於2023年11月,奉賢區總工會聯合奉賢區法院、區檢察院、區人社局和區司法局建立的上海首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服務站”,做實“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行政+政法委”的工會“6+”聯動機制。法官及時介入,勞動部門耐心調解,工會積極維權,糾紛雙方最終達成調解意向。不久,11名員工收到共計44.83萬元的賠償及補償金,沈女士和同事們激動地給工會送去了錦旗。

不止在奉賢,上海職工群眾維權底氣不斷提升的背后,是上海工會持續為維權服務破解“難點”打通“堵點”的努力。堅持正序筑基,上海工會高站位參與涉工立法,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完成地方性法規《上海市工會條例》的修改。同時,充分依托人大、政協協商民主機制和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平台,推動各類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的出台和完善。

一張由“工會+”形成的聯動機制“防護網”也在不斷織密。在該市332個職工法律援助或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站點,以及在7個區設立工會勞動爭議巡回法庭、巡回仲裁庭或聽証工作室的基礎上,上海已形成“工會+人社”矛盾糾紛對表聯查、“工會+仲裁院+法院”勞動爭議調裁訴工作對接、“工會+民政”社會組織聯系引導和“工會+檢察院”職工勞動權益保障公益訴訟、民事支持起訴協同等6項“工會+”工作機制。

面對部分職工擔心的維權成本問題,上海工會組建了一支超過2800人的專業法律服務隊伍,常年開展“應援盡援”“零門檻”職工法律援助,年均支出專項補貼經費近2500萬元。

“剛柔並濟”源頭監督

“公司依法與每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為3∼6個月,試用期內如發現不符合招工條件和試用要求,公司可以隨時終止試用。”翻開嘉定工會對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勞動關系法律體檢服務評估報告》,其中的勞動關系管理制度風險評估板塊給企業經營者提了個醒。工會干部和律師深入企業,發現《勞動合同》《員工手冊》《保密協議》等文本部分內容存在法律風險。

對於試用期的規定,評估報告建議修改為:“公司依法與每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期限來確定試用期時間,試用期內如發現不符合錄用要求,公司可以終止試用。”

這樣的工會源頭監督,在上海已十分普遍,該項目連續兩年被列為市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已為2.31萬家企業提供工會法律指導服務,提出整改建議近7萬條,推動超過7800家企業建立或規范職代會、集體協商制度,覆蓋職工近300萬人。

上海工會對處於初創期、成長期、上升期和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的6類企業,以及生產經營發生困難的企業、聯系引導的社會組織和其他可能存在影響勞動關系和社會面穩定因素的企業予以分類指導,通過提供“點對點”“一企一策”的法律服務方案,有效促進工會組建和職代會、集體協商制度等的規范化建設,助力企業從源頭上防范法律風險,形成剛性的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與柔性的指導服務“剛柔並濟”的工作格局和品牌。

既有支持企業合規發展的柔性措施,上海工會同樣也有對違反勞動法律監督進行懲戒的“硬核”手段。

2019年∼2023年,上海工會共針對群體性勞動糾紛企業、未建會建制企業和法律援助案件中嚴重侵犯職工權益企業實施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近兩萬家,開具“一函兩書”1732份。對於開具“一函兩書”后限時仍未整改的,企業信息將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負面清單。

從“隻進一扇門”到讓數據多跑路

過去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奔波,往往不僅費時費力,還有可能耽誤找新工作,即使維權成功可能也不劃算,這樣無形的門檻讓許多勞動者無法堅持到底。如何以數字賦能,實現“工會維權服務”在線辦理,讓數據多跑路,職工群眾少跑腿,這樣的情形在上海正在變為現實。

一組數據透露出上海工會勞動糾紛化解的新趨勢:在上海政務APP隨申辦·工會專窗上線“工會維權服務”“勞動爭議調解”公共服務事項並與隨申辦解紛“一件事”對接后,上線僅半年,已收到線上調解申請780件,其中雙方具有調解意願的394件,最終調解成功201件。

根據最高法與全總相關要求,上海已實現工會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入駐該市法院系統一站式多元解紛平台,實現線上委派、委托調解案件流轉和在線司法確認。2023年,上海工會共接受法院委托委派案件近一萬件。

一個功能更強的內部管理平台已見雛形。上海工會法律服務管理系統目前正在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該系統主要由上海工會預防化解群體性勞資糾紛履職平台、勞動法律監督平台和法律援助管理平台3個子系統組成,覆蓋全市3級工會。通過“全覆蓋、全統籌、全留痕、全監管”的業務流程重塑,實現預警預防、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職工法律援助服務等工作的有效銜接互通和數據的自動歸集管理,做到“一口申請、一口受理、一口歸集、一體管理”的系統集成。

當下大火的AI也將融入工會法律服務的矩陣。上海工會目前正在開發AI法律智能應用,檢索歸集國家及本市法律法規規章與政策文件,開發形成和不斷豐富上海工會法律智能應用數據庫,為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職工提供包括法律規定檢索、勞動爭議案例解析和職工維權業務問答在內的各類在線智能法律服務。

(責編:皮博、韓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