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深圳四級工會聯動制定和實施工匠人才培育機制,不斷壯大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

一條工業街的技術工人“成長地圖”

劉友婷

2024年04月22日09:14  來源:工人日報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被譽為“寶安工業第一街”。這條街道在制造業31個大類行業中擁有27個,上市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3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19家。近4年來,寶安區總工會評選出“寶安工匠”80名,石岩街道就有18名,堪稱“工匠一條街”。

記者了解到,從“工業一條街”到“工匠一條街”,石岩街道的變化得益於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企業四級工會聯合培育機制,通過建強產教融合平台,共同繪制技術人才“成長地圖”,讓職工更具創新創造活力。

成長方向更清晰

2023年,陳凱入職深圳市金三維模具有限公司。上崗后,對於CNC設備操作幾乎一竅不通的陳凱收到公司及工會發放的職工成長地圖,清楚說明了崗位培訓路線和培訓大綱,每一步操作都有詳細的動作分解表和教學視頻,公司還專門安排老師傅鄒偉東帶他。這一系列安排,讓陳凱的成長方向更清晰。

自2019年金三維推行技術工人培養制度以來,公司操作車間內,不同崗位的職工成長地圖、工作分解表隨處可見,甚至細化到將改善案例粘貼出來供職工觀摩學習。

“過去師傅不知道教什麼、教多久,徒弟學到的知識不系統、不完整。”寶安工匠、金三維數控部經理梁忠玲的工匠生涯起步於模具廠一名數控學徒。毫無數控編程基礎的他每天跟在師傅身邊,把每一串代碼和程序記下來以便回去研究。他每到周末就獨自跑到車間,把一周學到的程序做出來。如今,梁忠玲已是數控編程的行家裡手。

成為工匠后,梁忠玲和同事把操作錄制成教學視頻並做成電子表單,裡面凝結著“老人們”的經驗。“師傅教一遍學不會的,徒弟可以看視頻學,不僅學得扎實,學成周期也從3個月以上縮短至1個月內。”

入職1個月,陳凱就掌握了CNC崗位操作要領並開始獨立操作設備,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如今,他已是一名初級技工。

目前,金三維5個分廠共有1100多名職工,培養出高技能人才約270人。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每次模具加工都會產生一定數量的邊角料、剩余料、庫存料,最后都按廢料處理掉,非常可惜。”趙建剛是深圳銀寶山新科技公司的一名高級工藝工程師,2023年,他向公司提交了一份關於變廢為寶的提案,有效將平均月均價值兩萬元的庫存料利用起來,他也因此獲得了獎勵。

深圳銀寶山新科技公司有職工659人,其中技術技能人才185人。公司工會主席高國利是寶安區首席工程師,非常重視激發職工的創新創造活力。“公司鼓勵職工勤於思考、發現問題並為解決問題貢獻智慧,每月定期收集提案。”高國利說,公司工會根據可行性評估的結果,撥款並試行職工的提案,驗收達標的再給予提案者及操作團隊一定的獎勵。

在2023年石岩街道總工會職工“五小”創新技術成果競賽中,深圳銀寶山新科技公司多名職工積極參與、貢獻智慧。例如,設計科長、高級技工陳祖苗試圖解決“在密集的格柵中模具如何進膠”的行業難題,提出的方案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熱流道嘴數量,節省超過10萬元。數字化部長、工程師張森則提出,通過開發模具設計、模流分析等輔助功能,根據生產需求等情況不斷優化,在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培養模具行業人才。

協同培育工匠人才

石岩街道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的壯大,離不開深圳市總、寶安區總、石岩街道總以及企業工會合力形成的產業工人培育機制。

以深圳市總“圓夢計劃”為例,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聯合探索產教融合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雙元聯合培養,定向給企業輸送行業緊缺的高技能人才。

在區級層面,寶安區總創立“寶安工匠”認定指標體系,連續開展3屆“寶安工匠”評選認定,落實工匠待遇,搭建工匠人才成長平台﹔成立寶安區產業工人技能促進中心,幫助產業工人掌握智能制造等技能。

在街道層面,石岩街道總組建技能人才儲備隊伍,以勞動技能競賽作為推進工匠培育的有力抓手,通過開展寶安工匠評選、勞動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等活動,讓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此外,為發揮勞模工匠的引領作用,石岩街道總將制造業企業作為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的創建重點,為工匠人才搭建產研學一體化的技術中心、實驗室、成果展等平台。

(責編:皮博、蔡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