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深中通道建設者寧進進帶領團隊打造超級裝備,創造沉管高精度對接世界紀錄——

海底筑“蛟龍”

關晨迪

2024年06月24日18:26  來源:工人日報

深中通道遠景。蘇振飛 攝

沉管浮運安裝之前,寧進進對設備進行檢修。受訪者供圖

“7年,交工。”6月16日,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寧進進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下這幾個字。

當日,深中通道通過交工驗收,這一歷經7年建設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對於深中通道建設者——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寧進進,這也意味著他和同事們終於通過了“大考”。

深中通道連接廣東省深圳市、中山市以及廣州市南沙區,全長24公裡,是繼港珠澳大橋后的又一世界級超大“隧、島、橋”集群工程,也是國內首次採用鋼殼沉管隧道結構的工程項目。

2023年6月,深中通道項目完成最后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安裝,實現海底隧道合龍,並達到毫米級精准對接。

作為沉管沉放對接的總指揮,寧進進已經記不清自己在操作安裝沉管的一體船上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不休的夜晚。能記得的是,最后一節沉管安裝完成后,伴著海浪撞擊船體發出的聲音,他踏實地睡了個好覺。

歷時3年打造超級裝備

2012年,31歲的寧進進開始參與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協助師傅林鳴完成海底隧道33節巨型沉管的浮運安裝施工任務。

2018年,寧進進轉戰深中通道項目,這一次,他成了海底隧道沉管浮運安裝施工的總指揮。

“對搞施工的人來說,一輩子能碰到兩個超級工程,無比榮耀。”寧進進說。

但榮耀,也意味著責任。

雖然有了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安裝的經驗,但深中通道距離珠江口更近,附近來往船隻更多,且沉管的浮運距離是港珠澳沉管浮運距離的4倍,因此在施工難度上面臨更大挑戰。寧進進和團隊不僅要確保海底隧道沉管浮運安裝任務按時完成,還要最大程度減少長時間封航造成的影響。

為此,寧進進帶領攻關團隊耗時3年,設計並制造了全球首台集沉管浮運和安裝於一體的超級裝備——“一航津安1”,實現了沉管出塢、浮運、系泊與安裝一體化,以及自動駕駛、自動糾偏等功能,解決了沉管長距離浮運過程中安全風險高的難題。

“創新攻關或者做實驗時遇到難題,師傅總會跟我們一起想辦法。關鍵時刻,他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那個能第一時間站出來拿主意的人。”在徒弟王明眼中,寧進進就是“壓艙石”,有他在,大家心裡就踏實。

為了提高重8萬噸的管節在水下40米的對接精度,寧進進和技術團隊首次將北斗系統引入沉管對接,實現水下沉管安裝無人化,助力我國海底隧道施工進入智能化時代。

這艘長190米、寬75米的一體船,大小相當於兩個標准足球場。沉管被連接固定在船下,經過遠距離海上浮運,在施工海域被沉入海底,並與之前的管節實現首尾對接,從而組成海底沉管隧道。

在港珠澳大橋建設期間,海底隧道沉管浮運12公裡需花費12小時,而在深中通道,有了“一航津安1”的加持,50公裡的沉管浮運距離僅需用時10小時左右。

“決戰”伶仃洋

5月11日,記者和寧進進一起登上這艘停泊在珠海桂山島船塢的超級裝備。在甲板上踱步查看,耳畔是輕柔的海浪聲,寧進進向記者回憶起和“一航津安1”的每一次並肩作戰。

時間回到2020年6月16日凌晨2時,桂山島上燈火通明。

伴隨著一聲“啟航”,寧進進和“一航津安1”一起踏上了50公裡的海上征程。

船外,是環境復雜多變的深海﹔船內,是包括寧進進在內近200名嚴陣以待的技術和作業人員。

長距離的沉管運輸充滿變數,作為總指揮的寧進進,對操作屏上任何一個數字都不敢掉以輕心,即使進入自動駕駛航道,寧進進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緊急通知,榕樹頭航道流速過快。”“一體船在240米寬的航道邊沿前行,有跨出風險。”

“提高航速,加速駛離!”寧進進當即作出判斷,確保一體船平安穿過第一個黑夜。

從出塢、系泊到浮運,已過去20多個小時。2020年6月17日6時,E1管節各項准備工作就緒。在確定各項數據正常后,寧進進發出了“沉放”指令。

沉管以每分鐘0.3米的速度沉放。在距離“一航津安1”出塢34個小時后,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E1與西人工島暗埋段順利實現對接。

“深中通道E1管節出塢、浮運、安裝已全部完成,各項指標滿足設計要求。”寧進進的聲音格外響亮。此時,慶功的煙火照亮了伶仃洋,也照亮了寧進進和建設者們的笑臉。

E1管節的成功安裝給寧進進和技術團隊吃下“定心丸”。“事實証明我們的技術方案是成功的,裝備是可靠的,所有准備工作都沒白做。”寧進進感慨道。

喜悅之余,寧進進又為接下來的沉管對接安裝定下一個新的目標——將對接精度從厘米級縮小到毫米級。

毫米級完成“深海之吻”

根據原定標准,沉管對接的誤差隻要在±5厘米以內就算合格,但寧進進卻想把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就像學生考試一樣,總是想得到100分”。

憑著這股不認輸的勁兒,寧進進帶領團隊通過10余次總結提升和對施工步驟的不斷凝練,提出高精度對接三步走的標准化操作方法和目標體系,並在E13管節安裝時進行實操。

這是一項接近極限的挑戰,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E13管節安裝時,因為遭遇海底暗流,沉管導向杆出現晃動,如果晃動持續,沉管可能就會報廢。“傾注大量心血設計的毫米級對接方案就要失敗了嗎?”寧進進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走出船艙,站在甲板上,寧進進很清楚,此刻自己必須穩住,才能保証整個團隊正常工作。冷靜下來后,寧進進重新回到指揮室。在他的沉著指揮下,終於,E13沉管按照預定位置安穩沉放,毫米級完成“深海之吻”。

2023年6月11日,隨著最終接頭推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實現全線合龍,並創下連續7節沉管毫米級高精度對接安裝的世界紀錄。

“今天貫通了,心裡隻想坐車上去再看看,給家人、朋友講講我們的故事,回憶一下我們的青春。”這是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那天,寧進進寫下的一段話。

如今,深中通道即將正式開通運營。

從而立到不惑,寧進進在兩個超級工程度過了13年時光。這段青春裡,有大海,有混凝土,有無數個為了安裝沉管而不眠不休的夜晚,更有和他一樣為超級工程貢獻青春力量的建設者。

他們的付出,此刻的伶仃洋最懂。

(責編:劉瓊、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