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慧敏
2024年07月16日15:54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有一位日夜穿梭於變電站設備間,默默守護著城市璀璨燈火的普通工人,他就是今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范的朱榜超。站在這片由他和同事們共同守護的光海之中,朱榜超動情地說:“每一盞被點亮的燈火,都映照著我們對職業的無盡熱愛與責任。”
朱榜超這樣的勞模工匠得以涌現,還要歸功於百色市總工會實行的勞模工匠培養機制。百色市總通過創新平台構筑、典型引領風尚、關愛機制完善這3大舉措引領勞模工匠成長成才,鋪就了一條人才興市的道路。據統計,2024年百色市有1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兩個企業班組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31名優秀代表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榮譽。
為深化勞模工匠培養機制,百色市總積極推動企業開展技能培訓、技能練兵與技能比武,通過“名師帶徒”模式,形成了一批學習型、創新型的工匠團隊。同時,強化工匠學院與學校的網絡建設,實施“1+2+3+4”人才培養基地戰略,成功設立47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與20家工匠學院,實現了全市范圍內的全面覆蓋。這一系列創新平台構筑的舉措不僅促進了技能的傳承與創新,還成功推動了5項先進操作法與2項創新項目的申報,加速了職工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並有一人成功入選自治區“大國工匠”培育計劃。
在典型引領風尚方面,百色市總深入挖掘並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通過“百工凝心鑄魂”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有效激發了職工的創新活力。6月21日下午,百色市總、市教育局聯合承辦的“勞模工匠進校園”全國性示范活動舉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工匠、靖西市繡蘊坊繡球文化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王秀芬現場講解了繡球制作的技藝創新,將勞模精神與工匠品質深植於青少年心中。
為了進一步激發勞模工匠及技能人才的潛力,百色市總建立健全了關懷服務體系,包括節日走訪慰問、困難勞模幫扶、津補貼發放等措施,並定期組織療休養與體檢活動,加大對勞模的學習與技能培訓投入,特別是通過舉辦非遺手工技藝展示及評選,為少數民族工匠人才的挖掘與培養開辟了新路徑。今年3月,百色市總開展“展工匠技藝傳紅城非遺譜壯美百色”非遺手工技藝展示及評選大賽,基層工會女職工共90余人18支參賽隊參加比賽。活動中,各縣(市、區)的非遺技藝傳承人代表帶來了靖西繡球、德保麥稈花籃,以及凌雲的瑤族服飾、蓮花帽、金魚帽等少數民族服飾、藝術品等,巧奪天工的手工技藝令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