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天津市職工圖書館讀者沙龍火爆出圈,在職工中掀起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熱潮

——這個職工讀者沙龍為何“一座難求”?

張璽

2024年10月10日08:46  來源:工人日報

“我們可以從選材、細節、通俗性等6個微觀標准來評價一篇小說。”前不久的一個周末,天津市職工圖書館讀者沙龍室座無虛席,《小說月報》執行主編徐福偉與職工讀者分享《2023年中短篇小說創作關鍵詞》。

天津市職工圖書館隸屬於天津市總工會,是全國工會品牌職工書屋示范點。2023年9月以來,該館以“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斗新征程”為主題,舉辦職工讀者沙龍活動,開啟一場場閱讀與創作盛宴,迅速在天津職工文學創作骨干中火爆出圈,在全市職工中掀起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熱潮。

應讀者要求“返場”

這次分享是徐福偉第3次走進天津市職工圖書館讀者沙龍室。之前的一個周末,他從故事空間、情感空間、哲思空間等角度分享了如何評價一篇小說。短短3個小時的交流,職工讀者們意猶未盡,紛紛要求他“返場”。

“讀者沙龍既有讀書講授又有互動交流,點燃了天津職工的文學創作熱情,成為職工文學骨干的一方精神家園。”徐福偉說,能夠為職工讀者種下閱讀種子,交流閱讀和寫作感悟,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孟文才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職工,也是沙龍的“鐵粉”,每場活動必到。“對於我們基層職工文學創作者來說,與名家面對面交流、學習很難得。我要運用在沙龍中學到的寫作技巧,寫出更多謳歌新時代勞動者、奮斗者的作品。”孟文才說。

據悉,天津市職工圖書館讀者沙龍目前已舉辦10場,500余人次參加,以在職職工為主,其中包括參加天津市總工會職工作家培育工程的50余名職工文學骨干。“我們以沙龍形式搭建職工讀者與知名作家交流的平台,希望吸引更多職工走進圖書館,讓圖書館‘熱’起來、‘火’起來。”天津市總工會宣教網絡部部長陳國輝說。

搭建互動平台

“讀者沙龍活動現在非常火,一座難求。”沙龍策劃人、《天津工人報》副總編輯邵衡寧告訴記者。

在邵衡寧看來,讀者沙龍一座難求源於搭建了互動平台,“相對講座來說,沙龍是一種更輕鬆、更活潑的書友交流聚會方式,每個月定期舉行,通過專家引領、書友討論、寫作愛好者交流等形式,大家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各抒己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邵衡寧說。

讀者沙龍活動自啟動以來,邀請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胡性能,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楚等多位文學大咖。他們結合自身創作實踐,用鮮活獨特的事例,與職工文學愛好者溝通交流,並一一解答他們在寫作方面的困惑。

與此同時,天津市職工圖書館還創建了職工文學微信群和圖書分享微信群。“我們經常分享一些文章的寫法和注意事項,大家也會將讀到的好書或者自己的作品發到群裡,共同感受文學的魅力。”天津市職工圖書館館長趙洪介紹。

“感謝工會幫我圓了文學夢。”劉曉亮是讀者沙龍的常客,也是一位從農民工成長起來的詩人。第一次參加沙龍活動,他輾轉3個多小時從位於寶坻區的建筑工地趕來。因為擔心遲到,他連午飯都沒顧上吃。和他一樣,每次活動都有很多讀者從寧河區、靜海區、濱海新區等地趕來。

創作成果涌流

王雋是來自濱海新區的職工文學骨干,她創作的長篇小說《張家灣村不靠海》電子書正在制作中,將於今年秋季在網絡平台上線。

小說講述一名“海歸”碩士張啟祥投身農村建設,帶領一群年輕人建立美麗鄉村的故事。題材源自王雋深入農村取得的第一手採訪資料。“我以前寫作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人物刻畫過於膚淺,流於表面。參加沙龍活動后,我學會了從細節描寫入手等技巧,並將其運用到寫作中,使小說人物更加豐滿,情節更加生動。”談及參加沙龍活動的收獲,王雋感觸頗深。

職工讀者沙龍系列活動開展近一年來,全市職工文學骨干寫作技巧顯著提升,創作成果涌流。2023年9月至今,劉曉亮在《中華詩詞》等雜志發表詩歌20余首,來自電力一線的職工劉煒、李曉楠也在多家報刊發表作品,社區工作者張敏等職工文學骨干還加入南開區作協等協會。

“我們將以讀者沙龍為陣地,以研討交流、講習賞析、座談推介等方式,不斷培育發掘職工文學創作新人,壯大天津職工文學隊伍,為更多職工搭建出彩舞台。”天津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春武表示。

(責編:閆涵、張雯)